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 (第2/2页)
金钱板走近报幕员身边。 ①1938年2月18日上午,数架三菱96式陆上攻击机长途奔袭长江上的一个沙洲岛——巴县广阳坝(今南岸区广阳坝),即重庆首座机场(由刘湘派兵修建)。此乃日机第一次轰炸中华民国之战时首都重庆。 “报幕员小妹,”那长衫白发老者道,“老脸不请自来,想耽搁你几分钟,借用一下话筒做抗战宣传,不知可否?” 报幕员东张张,西望望,犹豫片刻后,让出话筒。老者揖而谢之,随即往话筒前一站,又打起金钱板来。铿锵顿挫的板声经话筒放大器传遍整个广场,观众都以为主办方安排了金钱板表演节目,立刻凝神寂听。 金钱板,乃四川民间曲艺品种,表演者左手执两块竹板(底板与面板),右手执一块竹板(打板)击节伴奏说唱故事兼表演,因其中两块竹板上镶嵌古铜钱而得名,又叫“金签板”、“三才板”,艺人行话称为“夹夹”。这项民间艺术形成于明末清初成渝两地,流行于民国时期巴蜀汉族地区。金钱板唱词通俗易懂,多用方言土话,诙谐生动。金钱板唱腔以川剧高腔为基础,兼收并蓄四川民歌(包括山歌、号子)、昆曲、胡琴、灯戏、弹戏等曲调。金钱板曲目丰富,经典的传统曲目有“三打五配”,即《打董家庙》(又名《武松传》)、《打洞庭》(又名《打铁山》)、《打毗芦荡》(又名《乾隆访江南》)和《胭脂配》、《芙蓉配》、《龙凤配》、《金婵配》、《节孝配》,以及《闹雅安》、《嫌贫传》、《蓝大顺起义》、《瓦岗寨》、《包公案》、《说岳传》等。金钱板艺人出于爱国之心,自发为抗战宣传创作了《卢沟桥事变》、《华北失陷》、《王铭章大战滕县》、《日寇侵华暴行》等新曲,四处说唱。 正值观众翘首以待时,板声却戛然而止。老者道:“各位同胞请稍站,容老拙告禀。老拙姓戚,就是抗倭大英雄戚继光的戚!老拙是金钱板艺人,早年在璧山跑乡场、扯地圈,后来进茶馆、书场,挣点稀饭钱,可能观众里头有人已经认出老脸。 “老拙膝下三子一女,老大老二去年秋跟随23集团军参加南京保卫战。23集团军奉命扼守南京东南大门,包括宜兴、长兴、泗安、广德、芜湖等一线,跨越苏浙皖三省。23集团军共有五个师和两个独立旅,兵力约六万五千人。面对日军三个师团及一个联队五万余众,川军在人数上并不占优势。我们是贫国弱兵,对抗一个鬼子尚需五个号称德械师的中央军,更何况武器装备与作战训练都远不如中央军的川军。德械师作为淞沪会战的中坚力量,才打五天就折损过半。南京保卫战,德械师依然死伤相枕,川军更甚,可谓兵革满道,流血浮丘。老拙两个儿所在的145师于泗安、广德同日军展开拉锯战,打了五天只剩得一个营的时候,师长饶国华匹马当先,率余部对广德城发起了最后的自杀式攻击,直至矢尽兵穷。次日凌晨,师长饶国华自杀殉国。南京保卫战中,川军群威群胆,舍死忘生,以每牺牲一人则拖延一分钟的代价,阻滞日军西进,为南京中央军的撤退和再部署赢得了时间。 “自川军出川抗日以来,无论是在山西娘子关、东阳关及长治城等战场,还是参加藤县保卫战、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没有哪一仗不是伤亡惨重,牺牲的将士多到原野厌人之rou的地步。第22集团军出川的时候,总兵力四万多人,在山西作战40余天后锐减至两万人,守卫滕县4天半,又伤亡万人。打淞沪会战,第20军牺牲三千多人,伤者七千有馀,损失大部分兵力,撤出阵地后缩编为一个战斗团;而第43军(原第20军第5师)第26师仅剩六百余人。南京保卫战中,第21军第145师丧师殆尽。川军出川抗日到今才八个月,已有不赀之损,甚可痛惜啊!甚可痛惜! “过去川军自相水火,混战二十余载,大仗小仗打了将近480场,把个好端端的天府之国打得满目疮痍。他们争地盘,搞割据,‘就防划饷’,在各自的防区内横征暴敛,竭泽而渔。捐税苛细已极,已至无物不捐,无物不税之地步。实在无物可捐可税则翻倍增收,或预征田赋,预征他几十上百年。劳苦大众不堪重负,破家荡产,甚至鬻妻卖子。群雄连年动兵,军费开支浩繁,寅吃卯粮也难乎为继,竟开放烟禁,抑粮猖毒,不顾四川曾是全国烟毒祸害最深的省份,威迫利诱农民广种鸦片,以‘寓禁于征’作幌子,巧立名目,刮骨吸髓。 “苛捐杂税扼吭夺食,农民已如釜底游鱼,老天爷偏又火上浇油,四川从民国十九年到二十六年旱涝不均、虫害高发、灾雹毁田,造成大面积作物减产或绝收。尤其去前年久旱不雨,沟渠干涸,田土龟裂,千里荒凉。我省共一百四十八县、三屯及一设治局①,受灾地区就有一百二十五县和三屯一局,受灾人口高达三千七百万!农民种粮晓得积谷防饥,但是被逼弃粮种烟,把大片稻田变成了罂粟田,从此颗粒无存,吃完家中余粮,只能买米下锅。他们应付高额捐税已捉襟见肘,哪有财力购储备粮?大旱灾导致凶饥妖孽百姓,哀鸿遍地,嗷嗷无告。饥民成群结队挖野菜、摘野果,食不充肠。吃光野菜野果,又挖草根、摘树叶,挖得田埂山坡像烂蜂窝,摘得桠杈都只剩光杆杆。草根树叶也吃光了,再挖白泥、剥树皮。人怕伤心,树怕剥皮。而在凶年恶岁,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哪个还介意根朽枝枯!饥民采挖白泥常常掏空山脚,屡屡诱发陡崖、陡坡前缘的部分岩土体崩塌,成堆的活人惨遭生埋。又因争挖白泥,时时发生械斗,伤亡不断。再因抢食大量白泥,腹胀如鼓,无法排便,活活憋死的成千上万。更多食不果腹者则缕缕行行地涌向城市,一路上饿殍载道。他们进城后沿门托钵。《新民报》说,仅潼南、铜梁及广安等县挨家乞讨的饥民,竟有八十万之众。但城内升斗小民数米而炊,饔飧不饱,无以救饥。在重庆,短短两个月,警察就掩埋了近4000具饥民尸体。由于街头饿毙者日益增多,政府不得不新建一个火葬场应急。鸟穷则啄,兽穷则攫。各地饥民饿急了则成团打块吃大户、抢米店和劫粮车,甚至从驻军虎口夺食——男女老少喝过草纸灰符水,一边齐声呐喊‘刀枪不入’,一边硬往枪口上撞。乱枪之下,前仆后踣,血流成渠。” “以前鬼影子都没得几个的璧山城,”雄鸡公边走边四处乱望道,“眼目下垰垰角角都打拥堂,尽是南腔北调的下江人。噢!还有牛高马大、挺胸突肚的美国大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