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八十一章 项梁起事 (第1/1页)
上回说到,自从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以来,天下大乱,各地英雄豪杰都揭竿而起响应。 钟离眛他们从鬼谷出来以后,他如果不想云山单独起义的话,就得选择一方势力去投奔。 当然当时势力最大的,还是陈胜。 可是上一次说过了,钟离眛觉得这个陈胜有点“二”,不想去投奔他。 那么在那个伟大的革命时代还有什么样的势力值得钟离眛他们去追随呢? 笔者在本书前面说了,楚国灭亡前,有一个擎天柱石楚国大将项燕。 项燕兵法战阵通神,在国家危亡之际,守卫边疆,曾数败秦将李信,为楚国屡战奇功,素来为楚国人所敬重。 只因后来秦国名将王翦领60万虎狼之师来犯,项燕带领10万人马相拒。 两军相持日久,项燕撤军东归。 结果被秦军偷袭,全军覆没,项燕拔剑自刎了。 项燕一死,楚国随之亡了! 但是这个项燕是有后人的。 他有三个儿子。 长子项渠,跟随在父亲军中,战死。 项渠有一个儿子叫项藉,字羽。 次子项梁。 三子项伯,就是张良在下邳救的那个人。 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的大将,被封在项地,所以姓项。 在楚国灭亡后,项家人怕遭秦军报复,纷纷逃离封地,去他处躲藏。 这个项籍是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他力气非常大。 自古就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传说。 但是可惜的是他这个人没有常性,学什么东西都是浅尝辄止。 他没有毅力,干什么事都不能够持之以恒,有始有终。 他叔叔项梁由于没有自己的孩子,也就把他当成自己的亲儿子,养在身边。 他小的时候读书识字,没学几个字就不愿意再学了。 项梁想着自己家也不是什么书香门第,不学文化就不学吧! 就又要项羽去学习剑术,可是他没有学几天又不肯学习了。 这一次,他叔叔项梁很生气。 他既不学文也不学武,他到底想干什么?要当二流子吗? 他如果一事无成,自己又怎么对得起早死的哥哥? 可是,这个时候,项籍却对他说出了一句石破惊天的话:"读书识字,会写自己的名子就行了;学习剑术,只能够单打独斗,也没有什么用,不值得我去学习。我要学就学那些可以与成千上万的人相抗的本事。" 项梁听到他这么说,不由地暗自称奇,觉得他志存高远,原来他是想跟历代先祖一样,消息兵法,去成为带领千军万马驰骋疆场的大将军。 便高兴地对他说:“既然如此,就由我来亲自教你兵法吧。” 确实项家世代为将,这个兵法耳濡目染的确实领会不少,而且他们就兵法藏书肯定也有不少! 于是项梁就亲自教项籍兵法,项籍刚开始感到很新鲜,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他又不肯继续学习了。 结果对于兵法,他只懂得些皮毛,却不懂兵法的精髓。 项梁也知道自己的侄儿天性如此,也只好随他去了! 项梁好结交各方豪杰,豪爽仗义。 他曾经因朋友的罪案受牵连,被栎阳县逮捕入狱,他就请蕲县狱掾曹咎写了说情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事情才得以了结。 后来项梁又跟朋友杀了人,为了躲避仇人,他就带着项籍一起逃到吴中。 但是,他在江湖中为人仗义,喜好结交朋友的名声倒是到处传开了! 当地人见项梁才能出众,办事干练,自是十分敬服他。每遇地方上兴大工,或富贵人家出丧,都要请项梁来主办。说起这些事情几位繁琐,需要的人又多。。所以主办之人,非有十分才干不能胜任。 项梁早有把握,先定下章程,再派人去办,暗地却用自己熟悉兵法管束,谁不畏服?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以此所办之事,皆井井有条。因此项梁的名声,得以传遍大江南北。 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项梁和项籍一块儿去观看。项籍说:"彼可取而代之!" 确实,这句话比陈胜那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更有气势,陈胜的话透出没有足够的底气。而这句话显出他非常的自信,只可惜他不学无术,志大才疏,最后也就是黄粱一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