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卓,董卓,东庄_公子连回国争位,秦献公问计墨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公子连回国争位,秦献公问计墨家 (第3/3页)

君,是为秦献公,献公初立,杀出子及小主夫人,沉之渊旁,后改葬雍。

    秦献公即位之后,首先着手巩固王室,稳定政权和国内秩序。处死秦出子及小主夫人之后,大臣们心中不安,因此赏罚是否得当是秦献公面临的首要问题。因为右主然曾经阻止秦献公回国,遭献公怨恨,欲给予严厉惩处;感激大夫菌,欲给予重赏。大臣监突劝谏说:“这么做不妥当,秦公子流亡在外的不止你一人,若是这样做,那么臣子们就会争相将流亡的诸公子迎回国,这对国君您是不利的”。献公采纳了监突的奏章,赦免了右主然,封菌改为执政大夫,赏给守塞的士卒每人20石粮食,众臣和将士们心悦诚服,更加尽职尽责。秦献公的政权初步得到稳定,边疆也安定太平下来,使国人看到了希望。

    秦献公回国,墨家弟子出力不少,于是在政权初步巩固之后便召见墨家邓陵子,相夫子等人,问计治理国家的谋略。

    献公首先召见邓陵子说:“秦国数年内斗,君臣腐化,国势衰微,战乱不断,民不聊生;数次遭受三晋攻夺,国库空虚,军心散涣。今日大局已定,先生认为秦之当务之急是什么?有何良策可以治国安民,与天下群雄并列而居呢?”

    邓陵子说:“秦之今日犹如吴起奔楚时的楚国一样,主要还是人口,人力不足。中原各国都已实行变法,废除了奴隶制而行封建之制,秦国人力仍把持在秦国各贵戚,大夫,大庶长手中,致使人民怨恨,奴隶逃亡他国,小地主饱受欺压,国民勉强度日;各大夫宗族观念过强,有家而无国,与国争利,与民争利;如今当务之急是要废除奴隶制度,解放秦国人口,分封土地给他们开垦,收取租税,征发徭役,奖励军功,安定民心,从而达到国富民强。”

    秦献公叹道:“是啊!我曾怀念先公的功绩,亲眼见到魏文侯礼贤下士,上下亲服,军民齐心,各国仁人志士奔走相向;文侯变法图强,雄霸于中原,而秦确连年衰败,丧土失民,嗤笑于天下诸侯,着实令人心寒!”

    邓陵子说道:“当今秦之情况,国君须懂得亲士,修身,所染,法仪,七患,辞过,尚贤,兼爱,节用,节葬之道”。说完顿了顿便又说道:“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没有比任用贤士更急迫的了。若没有贤士,就没有人和君主谋划国事。怠慢遗弃贤士而能使国家长治久安的情况还不曾走过。从前,晋文公被迫逃离在外,后成为天下盟主,齐桓公被迫离开国家,后来称霸诸侯,越王勾践被吴王战败,受辱,终成威慑中原诸国的贤明君主。这三位君主所以能成功,并且扬名于天下,都是在他们国家遭受屈辱的情况下取得的。最好的是不遭受失败,其次是失败而有办法成功,这才叫善于使用人才。

    人们所担忧的不是没有安定的住所,而是没有安定的心;不是没有丰足的财产,而是怀着无法满足的心。所以君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而一般人则宽以律己,严以待人。君子仕途进展顺利时不改变自己的志向,在不得志时会反思自己的作为;既使杂处于平民百姓之中,始终不会有怨恨之心,这是他们充分自信的缘故。所以说即使做对他们来说是困难的事情,也一定能达到自己所希望的目标。没有听说过有所欲为的人,而能免于人们对他所为厌恶的后果的,所以jianian佞之臣往往伤害君主,君主必须有敢于矫正自己过失的大臣,主上必须有直言极谏的下属,有持不同意见者的反复辩论,有能相互警戒者的直言劝谏,这才可以长养民生,保卫国土。如果臣下只重爵禄不对国事发表意见,近臣沉默不言,远臣闭口暗叹,不满的情绪就郁结于民心了。谄谀阿奉之人围在身边,好的建议被阻塞,那国家就危险了,桀,纣不正是因为他们不重视天下之士,结果遭到杀身之祸而失去天下吗?所以说给国君赠送国宝,不如推荐贤能的人才。

    比如现在有五把锥子,其中一把最锋利,那么这一把必先折断,有五把刀,一把磨的最快,那么这一把必先损坏,所以甜的水井最快喝干,高的树木最先被砍伐,灵验的宝龟龟甲被火灼占卦,神异的蛇被暴晒求雨。比干之死是因为他正直强谏,西施被沉江是因为他长得美丽,吴起被车裂是因为他有大功,这些人很少不是死于他们得的所长,所以说能力太强的人就难以持久。

    因此即使有贤明的君主,他也不喜欢没有功劳的臣子;即使有慈爱的父亲,他也不喜欢没有长进的儿子。凡是不能胜任其事而占据官位的,他就不应居于此位;凡是不能胜任爵位而享受俸禄的,他就不配当这种享受俸禄的人。良弓不易被拉开,拉开后射得高,射得深,良马不容易被驯服,驯服后可以载得重,行得远;好的人才不容易驾驭,任职之后可以使国君受人尊重。长江,黄河不嫌小溪灌注它里边,才能让水量增大,圣人勇于任事又能够接受他人的意见,所以能成为治理天下的英明君主。长江,黄河里的水,从来不是从一处流下来的,价值千金的狐白裘,不是从一只狐狸腋下的毛集成的,与自己持相同意见就采纳,与自己持不同意见就不采纳,这不是统一天下之道。所以大地不昭昭为明,大水不潦潦为大,大火不燎燎为盛,王德不尧,尧为商,才能做千万人的首领。如果直的像箭杆,平得像磨刀石的东西,一定不能荫护万物。因此河流狭窄,干枯得就快,太浅的水流也很快会枯竭,土地坚硬贫瘠就不生长五谷,如果君王的醇厚恩泽仅限于宫中,就不能布施到全国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