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二八章 舆论宣传 (第2/2页)
插手政事就是一巴掌。朱棣再喜欢他这个太孙,也不愿见到自己身强力壮的时候,就跟他抢权。 当然,也是因为这件事不急,晚几年,早几年改变相差不大,所以朱瞻基等的起。 相对于这方面的改变,开拓海外疆域,趁着军队没有腐化,将人们的目光引向海外,这更重要。 但是,事情还是要做,准备还是要做。 他能想到的,就是通过戏剧和戏曲来进行宣传。 这就像后世的爱国歌曲,或者是电影的文化输出一样,虽然看似不重要,却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所以,他盯上了如今是大明顶级戏剧家的朱有炖。 虽然接触不多,但是朱有炖对这位备受宠爱的太孙可谓知之甚多。如今的大明,或许有人对太子还不太在意,却没有人敢疏忽太孙。 太子虽然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但是身体却不好。如今皇上春秋鼎盛,太孙却已长成。 太子夹在中间,上面压着皇上,尚无实权,下面的太孙却已经超过了他,掌五十万水军大权。 除此之外,太孙在武将,勋贵之中的声誉,都要超过太子。 哪怕是对太子期望满满的文臣们,也不敢确保,太子能比皇上活的更久。 而皇上让太孙掌军权,也是防着这一点。 上有太祖直接传位建文,恐怕如今又要重蹈覆辙。但是当今皇上高瞻远瞩,所以才一开始就让太孙掌握军权,防止有藩王学他,不让如今太孙走了建文的路。 这些年皇上打压各地藩王,恐怕也是为了这个目的,甚至为了太孙,连当初最宠爱的儿子汉王都废了。 朱有炖虽然远离政治,但是身为一个政治人物,一个王府的继承人,在这方面看的也是比较清楚的。 太孙有什么嗜好,性格怎样,都早已被他们调查的一清二楚。 他想不到,什么都不缺的太孙,有什么地方会需要自己帮忙。 所以他楞了一下才说道:“我能帮你什么?” 朱瞻基哈哈笑道:“六叔谦虚了,对侄儿来说,六叔一支笔胜过千军万马,侄儿恐怕以后还要麻烦六叔。这里不是说话的地……走,去我兴庆宫,我那宫里有几个粤菜御厨,手艺相当不错。” 朱有炖当然愿意跟这位以后的皇上拉近关系,也不客气,笑着说道:“那就叨扰了。” 皇宫的规矩多,朱瞻基与朱有炖虽然见过几次,但是这还是朱有炖第一次来兴庆宫。 朱高炽去了北平,张氏几乎就一直待在兴庆宫这边,帮着孙娴管理后宫。 朱瞻基也将孙娴她们介绍了朱有炖认识,然后就打发了她们下去,只有张氏年岁大了,没有太多避讳,陪着朱有炖契阔了一番。 饭后的时间,就属于朱瞻基和朱有炖的了。两个人在偏殿的书房里坐下,朱有炖的眼睛就被那个地球仪和占了一面墙的地图给吸引住了。 “这些地方真的就没有人住?” “大部分地区空无一人,有也只是一些小部落,比我们三皇五帝时期还要落后,连自己的文字都没有。” “如此大好河山啊……” 朱瞻基指着北美的东部和南美的东部说道:“看这里,数万里的良田和森林,比我大明的面积还要大,却荒芜在那里,如果能将这里开发出来,子子孙孙都将不会饿肚子。” 他对世界各地都比较好奇,朱瞻基也好生给他讲解了一番,将那些地方描绘的物华天宝。 等他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两个人的话题才回归了正题。 “我一直在心里想,你到底有什么事是想让我办的?” 朱瞻基笑道:“其实很简单,我就想六叔能够多写一点弘扬我大明士兵,弘扬我朱明的戏剧。” “就这么简单?”他楞了一下,才又反应了过来。“不,不算简单……”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说简单,可以说很简单,如今六叔基本上都是写的、、这样的戏剧,这种无所谓。这样的戏剧,今后还是不要写的好。” 这个时代的人根本不重视意识形态这样的影响,朱有炖有些想不通了。“为什么?” 讲述了一个赵都巡催逼李古交纳官粮,并欲强娶其女。李逵、燕青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故事。 因为朱有炖本身就是皇族,所以后面加上了张叔夜挂榜招安,李逵、燕青因李古规劝,翻然悔悟,立即返回梁山劝说宋江,接受招安,并随官军征剿,擒了方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