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二章 粮食哪去了(汐牧羊人宗师加更) (第2/2页)
丈夫被打死,父亲也悲愤而死,本就重病的母亲也随之而去。 她这才一狠心,掀起了起义大潮。 永乐十八年一开年的唐赛儿起义,在明初最大规模的一场起义。他们打死了两个指挥使,占领了半省之地,最后才被剿灭。 但是从此之后,山东民间的白莲教起义,借着唐赛儿之名的起义几百年间层出不穷。 但是现在,当朱瞻基看到纸条上她的名字的时候,她们的命运就全部改变了。 因为没有宵禁,他们四人在秦淮河边一直游玩到快子时才回到住的旅舍。 这是京城最低等的旅舍,一间房一天只要二十个铜子,而住通铺,一人只要五个铜子。 因为有唐赛儿这个女人,他们要了一间最便宜的小房,她跟林三住,而同行的宾鸿、董彦皋则住通铺。 见识到了京城的繁华,再想想家乡的悲惨,自家悲惨的命运,他们的心里也是格外难受。 刚进旅舍,唐赛儿就发现了有些不对,往日正眼都不瞧他们一眼的掌柜神情紧张地盯着他们,大堂里面,也多了一些神情彪悍的壮汉。 还没有等他们想要退出去,从后面又围上来了十几个大汉,将本来就不大的门口堵的严严实实。 林三心思快转,难道这是恐吓自己好友的幕后黑手要对自己下手了? 但是他的申请并没有太惊慌,因为这是天子脚下,那些人不敢那么肆无忌惮的。 要是动手,也该是自己这些人回到了家乡以后才方便。那里山高皇帝远,闹出再大的事儿也到不了天子的耳中。 这个时候,坐在大堂中的一个锦衣大汉笑道:“既然回来了,不妨坐下聊聊……” 掌柜的已经吓的一下子跪了下来。“杨大人,就是他们几个。这可不关小人的事儿,容小人回避。” “去吧,记得别随处瞎嚷嚷。林三,坐。”锦衣大汉站起身来,让唐赛儿心中就是一凛,看到此人的动作,就是一个高手。 借着昏暗的油灯看清他身上的衣服,几个人相视了一眼。“锦衣卫!” 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跟锦衣卫有什么瓜葛,这是天子的亲卫,只负责监控百官,锦衣卫的人也基本不会跟老百姓有什么联系。 不过因为是锦衣卫,他们几个人的心里反而松懈了下来,因为他们的敌人绝对不会是锦衣卫。 在来京城之前,他们就设想过他们可能遇到的情况。唐父连年被征徭役,得罪的肯定是蒲台县本地人。 而山东的粮食停运,可能是內监的宦官们贪污了粮食,也可能是转运司的官员贪没了粮食,更大的可能是山东当地的官府贪没了粮食,跟锦衣卫都不会扯上关系。 那锦衣大汉拍了一下桌子,旁边就有人搬过来一个火炉,端进来了一大锅煮的香喷喷的rou,还有一罐好酒。 锦衣大汉笑道:“本官姓杨,蒙太孙殿下赏识,如今荣任锦衣卫指挥佥事。今日冒昧来访,是有一疑问想要问个明白。我也知道你们拮据,来京城许久,整日以馒头果腹,特意准备了一锅美食,我们边吃边聊。” 一听是太孙殿下的人,他们的恐惧更是减弱了不少。虽然太孙殿下还没有亲政,但是据说最开始决定向山东运粮,并且以徭役就能换取粮食的命令,就是太孙殿下下的。 这几年,山东连遇大灾,要不是太孙殿下运过去的粮食,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虽然不知道锦衣卫怎么找上门了,但是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四个人相互看了一眼,一咬牙,就走向了摆在大堂中间的火炉旁边。 林三想着杨章德一抱拳,有些紧张地说道:“山野小民,不知为何能惹的杨大人关注,还请大人明示。” 杨章德率先坐了下来,一挥手说道:“坐下再说……” 其实他心里也在纳闷,几个土包子,不知道怎么就引起了殿下的兴趣。要不是殿下的交代,光凭他们下午时候的一句话,就能直接拉他们去砍头。 一个半大的小子这个时候走了过来。“师父,明日还要去羽林卫学报到,我先回家了。” 杨章德点了点头说道:“那句反话是谁说的?” 二狗子指着身体强壮的宾鸿说道:“是他说的。不过怕是一时气愤,师父能宽宏大量一点最好。” 虽然坐在椅子上,但是杨章德一甩腿,就踢在了二狗子的屁股上。“滚蛋,什么时候轮到你教训老子了!” 二狗子不敢躲,却借着他的一脚之力一下子就窜到了门口的位置,化解了大半的力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