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五章 大案 (第1/2页)
宦官在大明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在征战异族的过程中,凡是抓获了异族的小孩子,基本上都是阉割了送进宫当太监。 所以在明初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大明的太监数量众多,还大半是异族。 在土木堡之前,宦官势力因为跟皇族唇齿相依的关系,他们的势力比文官阶层,比武将阶层还要大。 因为他们的手里掌握了大明的财政大权。 明朝的內监,清朝取代內监经济大权的内务府,都是当时全国最大的机构。 清朝之后,因为太监数量不足,康熙成立了内务府,职官就有三千多人,管辖人员超十万。 但是他们的权力还远远小于大明初期的宦官势力。 因为内务府还只是管辖旗人经济事务,而如今的大明太监们管辖着整个大明的几乎所有经济事务。 大明的朝廷除了纳粮,缴税,其他任何经济事务都把持在太监的手里,包括上交皇家内库的赋。 除此之外,手工作坊,商业行为,大到开发矿山,小到种茶养蚕,全部都是內监管辖。 开矿是內监管,织布是內监管,丝绸是內监管,海关是内监管,陶瓷是内监管,茶叶是內监管,几乎没有內监不管的。 而除了这些,还有大量的內监被安插在各个军营里面,从上到下对每个军队进行监管。 然后还有皇宫的内库,各地的采买使,税监,各个王府的下人等等…… 十二监,四局,八司,总共究竟有多少太监,恐怕谁也说不清楚。 他们这个庞大的群体之中不乏英明人物,比如王彦,不论行军打仗,还是皇宫总管,都干的无可挑剔。 还有郑和,候显,王景弘等,这可都是青史留名的人物。 但是相对大明数量众多的內监,优秀的人才终归是少数的,大部分人因为成为了残疾,都有着与常人不同的极端心态。 或者说,多多少少都有一点变。态。 有身体不行,依旧好色如命的。 有因为身体不行,喜欢折磨人的。 更多的却是通过对金钱的控制,来满足自己的私欲的。 他们贪财跟官员,跟普通人不一样。 因为官员和普通人除了为满足自己享受之外,更多的金钱是为亲人们留着。 而他们却更多是自己享受,并且在内侍阶层里面毫无顾忌地攀比,炫耀。 朱棣知道这件事吗?当然知道。 但是他不在乎。 因为太监的圈子不大,他们贪的这些钱大部分依旧是在这个圈子里面流通。可以说,皇室想要拿回来,连手都不用伸,一张嘴,他们自己就送上来了。 所以在朱棣看来,天下的钱都是自己的,內监们贪一点比在百姓手里更好。毕竟內监们跟自己更亲近,这贪污的钱,跟自己的没有区别。 所以,皇室不怕太监贪,只怕他干事不行。只要能干,你贪再多我都不在乎。 而马琪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为了金钱可以毫无底线,那些金银就是他炫耀自己存在的最重要的意义。 但是他很会做人,他对百姓苛刻,转过来对皇室更忠心,甚至贪污的金银,在是在他手里转了一圈,后面又进了皇家的内库。 他在乎的不是金银,只是在金银掠夺过程中带给他的满足感。 朱棣能忍这样的人,但是朱瞻基最厌恶的就是毫无底线的欺压百姓的行为。 在交趾,就是因为他丝毫不顾交趾百姓的难处,逼着百姓卖儿卖女也要凑够他要的金银,导致了永乐十三年的造反。 也因为他的没有底线,他跟当时的承宣布政使黄福结下了大仇,双方都恨不得对方死。 也因为他这种没有底线,当初他想要担任大阪的镇守使,被朱瞻基否决,但是后来他成为了从南洋向大明运粮的转运使。 他虽然是皇室的家奴,但是属于是朱棣的直系家奴。 他没有直接得罪朱瞻基这个还没接管家业的继承人,朱瞻基也不能因为他的过错来惩罚他。 但是这件事,如果说没有马琪的手脚,朱瞻基是绝对不相信的。 而且,哪怕他没有动手脚,朱瞻基也需要一个对象来立威。 所以,这次就算他倒霉吧! 只有处置了一个拿得出手的內监中官,那些敢对百姓活命粮动手的官员,也才能按律追究其责。 房间里面只剩下了朱瞻基,金阔,李亮,还有一个杨章德。 朱瞻基叹了口气,沉默了半晌才说道:“林三这些人的事你不必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