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二章 坟 (第1/2页)
马德钟要回老家,其实从海州登陆最方便,或者干脆就从运河走,运河离他家乡也不算远。 但是他事先并没有考虑周详,只是听到了有到山东执行任务的机会,他一打听,有足够的时间回一趟老家,所以就主动请缨。 从胶州到兖州,直线的距离并不远。但是要经过大片的山区。山东由于连年天灾人祸不断,如今的响马山贼数量众多。 真要直接穿过山区,道路险阻,不安全。 马德钟原本也准备随大流,到了青州再转向西南。但是与锦衣卫镇抚使冯小年的一番谈话,他改变了主意,准备带着部下走直线,穿过山区。 从胶州就要分开,一大早,众人就纷纷来与马德钟告别。 冯小年昨夜被灌的大醉,虽然起床了,精神依旧有些萎靡。 “马兄弟,昨晚之事已经安排妥当,林马头他们已经在城外驿站等候。去时你无需为他们cao心,但是返程之时,尽量能将他们全部带回来。” 因为是朱瞻基的亲军,又算不上高级将领,马德钟对锦衣卫并无偏见。见冯小年说的客气,回礼说道:“镇抚使请放心,既然与我一同行动,我马德钟就视他们为战友,绝不会丢下一个兄弟。” 率领十个部下来到城西的驿站,这里已经为他们准备好了十一匹高头大马,这些马都已经喂饱,不需要他们途中再去找寻草料。 除了这些马,还有十四个身穿海军制服的将士,他们只有十个是真正的海军,另外四个则是锦衣卫的调查人员。 他们负责南路的调查,查明山东当地的粮食发放状况,而他们比马德钟他们走的还要远,会一直穿过山东,抵达西南部的济宁。 这一下,一行就有二十五人了。他们都是军中精锐,又携带火枪,根本不用怕小股山贼。 所以他们这些人就准备直接走诸城,穿过沂源,抵达莱芜,过泰安,这样能节省一半时间。 其他地方都好说,那沂源可是山东山最大,最多的地方,山贼也最多。 锦衣卫这一次从那里走,除了查案,同时也肩负了勘察地形的任务。 山东如今已经修了水泥路,但从胶州到莱芜这一条线却没有修,只有安丘县有一段水泥路。 不到午时,一行二十五人就抵达了山东古镇景芝,这里也是山东高粱烧的发源地。 从大明建国,朝廷大力查封大米酿酒,景芝却因为主要是以高粱为主要酿酒原料,反倒越发红火。 这里的白酒畅销全国,就连京城也有这里的酒卖。 不过受益于近几年从南洋运回来了大量大米,如今的大米酿酒已经放开了一部分,大明如今只要愿意花钱,还是有酒喝。 “马把总,景芝也有一座驿站,我们不如在这里歇息一番,顺便一人买几斤这里的高粱烧,奔马寒冷,也能御寒。” 马德钟大方笑道:“唐总旗对这片熟悉一些,就带我们去一家地道的作坊,这买酒的银子,就不要跟我争了。” 他们人可以不用休息,但是马不行。这里的驿站也不可能有二十多匹马给他们更换,一直到莱芜才能换马,所以必须要省一些马力。 何况这天寒地冻的,他们虽然带的有干粮,但是能到驿站喝一碗热汤,人也会舒服许多。 在景芝歇息了一番,众人携带的水袋全部倒空,换了美酒,随后又继续启程。 天黑之前,众人抵达了位于沂山东北的蒋峪,这里是进入沂山的门户,天色已晚,众人在这里歇息了一晚。 他们一帮人身穿军装,来到这偏僻的小镇,自然引得一阵鸡飞狗跳。 当地的驿卒热情款待,就连里长,巡检司也都亲自登门拜访。 马德钟他们并未出头,任由那个锦衣卫的总旗唐春以探亲水师兵的名义,与他们交流。 问到南洋大米,这里也是半年多未见,让众人的心就沉了下来。 在胶州还一切如常,但是进入了内陆,就数月不曾见到南洋大米了。 不过因这里并未遭灾,加上靠山吃山,这里的百姓生活虽然苦了一点,倒也不至于过不下去。 第二日的道路最是险阻,虽然一人一马,轻车简从,但是因为全是山路,他们一日的时间也才走了一百里地,傍晚时分抵达了沂源。 在路上折腾了两天,所有人都有些疲惫不堪。但是四个锦衣卫的人员依旧没有安歇,连夜与当地人员联络,查探民情。 这里的县城还比不上山外的一个小镇,但是毕竟有朝廷官员,在城西也有一个百户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