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一章 各方 (第2/2页)
日只能待在朱高炽的病床前,当孝子。 现在可不是后世,父亲生病,朱瞻基这个儿子要是还去工作什么的,那是大逆不道。 在一些乡村,这样的不孝子直接被族人打死,官府都不会管,还要嘉赏。 大臣们为什么要丁忧,为什么要夺情,这都是跟时代紧密相连的。 皇宫因为朱高炽的病情仿佛停滞,但是在宫外,因为太子的重疾,却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二月初二,国子监就有学生在有心人的蛊惑下,来到了承天门外,为太子祈福。 因为仅仅是祈福,朱棣并没有严管,还让锦衣卫给他们送上了姜汤。 可不曾想,第二日,就有学子蒋长青等人送上血书,恳请皇上留太子监国。 这一下子触怒了朱棣,命令锦衣卫彻查,到底是谁在背后蛊惑。 锦衣卫出马,这些还没有进入官场的学子那里会是对手,只是将他们带入满是刑具的大牢溜达一圈。一帮学子就将詹士府左谕德范澄,左中允曹进,还有翰林侍读学士廖万忠等人给招了出来。 杨章德领取圣命,亲自率领锦衣卫将三人抓获,关进了刑部大牢。 从永乐十二年投靠朱瞻基,杨章德从一个总旗荣升锦衣卫指挥佥事,在其他人看来,他这已经属于是幸进。 但是对他来说,他还觉得自己升的不够快,名声不够响。 当初的纪纲,可要比他升职的速度快多了。 但是朱瞻基出海三年,他在朝中没有其他依靠,不敢大动干戈。 如今朱瞻基归国,也到了他这把刀出鞘的时候了。 锦衣卫需要的就是大臣们害怕,恐惧。纪纲得了一个好结果,也让他对未来并不担忧,何况他还没有到那一步。 他现在上面都还有三个职位比他高的,抛开老不更事的塞哈智,都还有左右指挥同知比他的官职高。 想要出头,就必须要努力。 到了初四,他就以这三人为突破口,将右春坊大学士杨溥也牵连了进来,而且被牵扯到的学士和詹士府属官,占了三成以上。 朱棣没有半点留情,直接下令,将所有牵连人员,全部关进了刑部大牢。 这些人全部都是太子的死忠份子,虽然这个时候将他们抓起来实在太不给太子面子。 但是在朱棣看来,所有居心叵测之辈,都不能轻饶。什么父子之情,相比天下,根本不值一提。 杨士奇这次倒是没有沾染上麻烦,这让朱棣还有些奇怪。 在他看来,杨士奇这个人才应该是背后的主谋。但是这一次,他反倒是劝阻了多次,不让其他人有任何行动,只是其他人并没有听他的。 看到其他人被皇上毫不留情地抓进了监狱,杨士奇并不奇怪,朱棣这个皇上一直以来就是一个独断专行的皇上,任何人想要阻拦在他的面前,只会被他碾压粉碎。 他心寒的是朝中的文臣们,竟然一个个也都无动于衷,根本不在乎是不是太子监国,甚至是不在乎他的死活。 这也让他看清楚了朝中的局势,他原本以为的太子天命所归,不过是一场笑话。 他们支持太子,不过是因为太子是长子,是太子。他们支持的仅仅是伦常! 太子体弱,让太孙监国,这是天经地义,所以根本没有大臣愿意跟皇上对着来。 但是他们也不好好想想,到底是什么原因才让太子吐血病重的。 不过他一个五品大学士,又没有职司,太子病重,他的面子就没有人给了。 短短三日,他就体会到了世态炎凉。 如果太子能够监国,想必他现在已经门庭若市了吧! 相比他的失落,他的儿子杨道倒是显得颇为自得。 连杨溥都因为其他人蛊惑监生闹事,被抓了起来,只有他的父亲因为他的劝阻没有参与其中,这怎么能不让他开心呢? 即便太子不病危,他也没有希望执掌朝政,现在他又病危,只不过是让太孙监国变的更理所当然一些。 如今,他已经被擢升海军第一舰队新江口水寨实印千户,下辖千人,一艘一级战舰,四艘二级战舰,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不过,他遗憾的是这次皇上抽调的兵力大多是其他三支舰队的老兵,他这次是没有机会去西征的了。 有人失势,自然就有人得势。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彭城伯张昶就是这场风波中最大的受益者。 他虽然是中军都督府左都督,不过却没有领兵权,只能在京城当一个富贵闲人。 相比之下,他的弟弟张升,因为官至金吾卫指挥使,手里的实权比他还要大一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