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_第五十四章 寿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四章 寿宴 (第2/2页)

如今年近而立,但是因为一直没有征战过,所以领军能力如何,谁也不敢保证。

    他如今虽然是中军都督府右都督,但是并没有掌府事,也就是没有实权。

    但是中军都督府一直掌管京营,他不能掌领军权,但是一些辅助的活还是会交给他办。

    朱瞻基的幼军原本是两万两千人,但是出海途中,在南洲留下一部分,在休达留下一部分,在克里特岛留下大半个卫,在苏伊士更是留下了近万人。

    以至于回到大明,如今四个卫的幼军,如今只剩下了数千人,仅有一卫人马多一点。

    所以朱棣下令,从应天府,中都附近征召勋贵子弟,烈士子弟,不仅要补足幼军四卫人马两万两千多人,还要再增加两卫人马,凑足三万五千精兵。

    这三万五千人是朱瞻基是亲军,也是他今后手里的主要警卫力量,如何挑选,自然由朱瞻基做主。

    但是实际上,虽然要挑选三万五千人,实际上,要招收的兵员超过五万。

    足底这次带走了大半京营,虽然现在有朱瞻基的海军第一舰队,近五万人拱卫京城,人数还是略显不足。

    第一舰队的人马是四大舰队中最多的,足有十五万人。

    但是第一舰队负责的区域也是非常大,从长江到黄河,从洞庭湖到太湖,到青海湖,都是第一舰队的管辖范围。

    特别是淮河一带,如今治安不靖,水上盗贼横生,第一舰队也有各项任务。

    能抽出五万人来京城,已经是将各地的力量压缩到极致了。

    除了第一舰队,如今朱瞻基手里最大的力量就是羽林卫四卫一万两千人。但是这一万两千人是负责保护朱瞻基的,绝对不会外派。

    如果遇到有人造反,朱瞻基的手中几无可用之兵。

    当然,如今京卫四十八卫,朱棣不会全部带走,带走的只是负责对外征战的军卫,比如神机营,三千营等等。

    留下的是府军卫,金吾卫这样的护卫营,他们在京城摆摆仪仗没有问题,但是真的上了战场,战斗力堪忧。

    所以,不管是为了现在,还是以后,幼军营的扩充,必须早日提上议程。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如今幼军被编入京卫上直卫,负责对外征战,所挑选兵员也一定要以能英勇杀敌为主。此事我已有章略,成国公明日入宫,孤再与卿详谈。”

    朱勇也知道现在是张辅的寿宴,朱瞻基不可能现在跟他细谈。抱拳说道:“殿下,臣辗转获得一份羽林卫学的教学大纲,细心研究下来,才发觉羽林卫学转为培养将才而设。只是臣仍然有大部没有能研究透彻,还望殿下允许臣能入羽林卫学求学。”

    周围众人皆是吸了一口冷气,羽林卫学现在名声虽然响,但是朱勇已经是大明头等勋贵家族。

    原本朱元璋时代的勋贵暂且不提,除了徐家,也没有多少公府。

    这靖难之役之后,只有不到十人封公,死后能追赠封王。

    一是淇国公丘福,他是靖难首功,被封淇国公。但是因为大意失荆州,造成了大明初期的最大一场惨败一战损失十万人。

    然后朱棣大怒,褫夺世爵,家族流放三千里。

    其次就是朱家,朱能若不是病死,根本不会有张辅的崛起。或者说,张辅这个后辈崛起的没有这么快。

    朱能有多牛,明初名将辈出,他却能被称为战神。朱棣决定南征,主帅是就朱能,副帅是如今的黔国公沐晟,英国公张辅。

    因为他病逝,张辅才能成为东路军的主帅,按照朱能留下的方略,获得大胜。

    因为这场大胜,西平侯沐晟变成了黔国公、新城侯张辅变成了英国公张辅。

    朱家已经是头等世家,朱能却要进羽林卫学学习,这让其他勋贵如何自处?

    这就好比一个国家的副国防部长,副总参谋长,现在提出要去学校进修,是完全不在乎脸面了。

    不过朱瞻基对朱勇的印象却更好了,笑道:“爱卿何至于如此?羽林卫学虽然称不上有教无类,但是也绝不禁止勋贵入学。不过爱卿身为朝廷大臣,若以求学名义就太过抬举羽林卫学了。爱卿若有何不解,皆可入羽林卫学查阅资料,让教授讲解。”

    朱瞻基给了朱勇面子,他也以更恭顺的态度抱拳道:“如此,臣多谢殿下!”

    这个时候,其他人见朱瞻基如此好说话,立刻也纷纷拜托。

    不过这些人更像是投机分子了,朱瞻基并没有直接允诺,只是说道:“羽林卫学教员有限,当初只是数十兵士,被孤传授了各种知识,方能教导六百学员。直到第二批学员成才,又多了近百教员,才能在十三年开始扩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