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八章 新型炸药 (第1/2页)
“殿下,我只想问一句,若蓝良娣为斗姆娘娘,那你为何神?” 朱瞻基笑道:“我乃世间帝王。” 十几年来,一直对朱瞻基忠心耿耿,百依百顺的一清子,这次毫不客气地说道:“不妥。”然后又向旁边的蓝烟致歉施礼。 朱瞻基倒没有生气,因为他知道在宗教这一块,还是多听听专业人士的意见。 而一清子身为汉钟离的后人,又是道家居士,与道教关系密切,自然就成为朱瞻基咨询的对象。 朱瞻基点了点头,示意一清子继续,一清子也熟知朱瞻基的秉性。有话就当面说清楚,哪怕说错了也没关系,但是不要吞吞吐吐。 他又再次向蓝烟施礼后,开口说道:“斗姆娘娘乃是诸神之母,其九子一为勾陈星,乃天皇天帝,一为北极星乃紫薇大帝,还有北斗七星。可是蓝良娣可有生子?若蓝良娣不能生九子,岂不是对不上?若蓝良娣将来生九子,又将祁镇小王子置于何地?更重要的是,她与殿下谁大谁小?” 朱瞻基这才意识到自己想的简单了,这件事可不是单纯的一个宗教问题,科学问题,更是涉及到今后帝位传承的大问题。 若是蓝烟真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民间百姓都知道了,那她的地位岂不是要越过皇室! 她的地位提升,会直接威胁到孙娴,朱祁镇,甚至包括朱瞻基自己的地位。 朱瞻基问道:“那以你之见,这件事该如何cao作?” 一清子笑道:“殿下想要整理如今的道教神仙体系是好的,只有理清了道教的神仙们,百姓才会知道该信哪一个。至于道教的重生,刚好可以与如今物理研究院,化学研究院结合起来,改善百姓的生活。 老百姓是最容易满足的,只要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他们自然就信了道教的教义。不,应该是道家的经义。” 一清子很清楚,朱瞻基虽然对佛教没有好感,但是同样对道教的好感也不足。他真正喜欢的,是道家而不是道教。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如今的道教经义多不胜数,除了少数具有研究价值,大多数都是蒙骗人的。我阅读道经不多,仅有《道德经》,《南华经》还略微入目。” 一清子忍不住笑道:“道家的流传和发源就源自这两部经书,自然是能入殿下眼的。关键问题不再这里,而在于殿下既然要另创一教,到底该从哪里着手,以何经为本。” 朱瞻基明白了一清子的意思,道教的创立比较晚,汉代才有,但是在此之前的几百年,道家就已经兴盛了起来。 道家的发展还在儒家之前,连孔子都还是老子的后辈,亲口承认“老子天下第一”。 但是道家是没有普济众生的概念的,他们一直都注重的是个人修养。 所以老百姓们对道家的信仰就缺乏根基,因为信了也没用,没有谁会帮他们。 一直到了汉代以后,道家学术在开始还是治国之本,黄老学说一直延续到汉武帝时期,才被汉武帝摒弃,选择了更适合帝王统治的儒家。 不甘被废的道家之人,为了反抗,出现了以道家名义造反的教派,这才是道教的起源。 但是一开始,道教注重的还是上层统治者们,并不关注百姓。 到了佛教进入中原,开始传教,这个时候道教才开始急了,要跟佛教开始竞争教徒。 也就是说,大部分道经都是汉代以后才有的,他们的起源都是道德经等一些原本道家的书,被他们重新释义。 也因为道教是道家势力四分五裂后诞生的,所以各派都有自己的神仙体系和经义,这是道教一直不能融合的重要原因。 这样一个教派,自然不是佛教的对手,一千多年来,被佛教压的抬不起头。 现在朱瞻基要建立一个新的教派,还要托道家之名,那么自然需要从道德经等黄老学术中寻找自己的根源。 让朱瞻基把握方向可以,让他来解释经义,那他就要抓瞎了。 他还没有想好要怎么回答,一清子又说道:“而且,科学教这个名字也不符合世人理念,什么是科学百姓都不懂,怎么去信?所以殿下如果想要传教,还必须要重新想一个名字。” 朱瞻基的谋划在一清子的眼中简直是漏洞百出,他从朱瞻基六岁就开始追随他,很清楚朱瞻基这些年的发展轨迹。 不仅熟悉朱瞻基的发展轨迹,他更是最早接受朱瞻基一些超前理论的人。 从朱瞻基在下马桥建设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