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七章 改变(一万二更新) (第2/2页)
谦本就比王乾高了半个头,现在穿着滑轮鞋,高了一个头不止。他大笑着拍了拍王乾的肩膀道:“你我同窗好友,说这些做甚,跟我来吧。” 府学周边本就是各家书店的聚集地,九思堂在这里也有一家不小的门面。 于谦这个少东家来了,伙计一看到就热情地迎了上来。“少东家,今日来了监新书,还是太孙殿下亲自作跋……” 于谦一听大喜,问道:“什么书能让太孙殿下亲自作跋?” 伙计很快就拿出了一套三册崭新的书籍,说道:“这是我大明第一才子,解缙解学士写的《天下。国家》,据传明年春闱,大部分海外考题,都要从这里面选题。” 于谦接过这印制精美,有普通书五六本厚度的书问道:“定价多少?” 伙计有些不满地说道:“监下了死令,这套书只让以一百五十文价格售出,三本一起买,只能卖四百文。” “这倒是便宜……” 大明老百姓为什么读不起书,是因为现在的笔墨纸砚的价格都相当于是奢侈品,一般家庭根本不能承受其价。 一百五十文一以买五十斤粮食了,但是在世面上的书里面,还算是便宜的了。 以于谦估计,这本书的成本恐怕都要一百二十文,剩下三十文给书铺赚取,等于监一文钱不赚。 而且,这还没有算给解学士的润笔费,监出的这书,恐怕还要亏不少。 他拿出了第一本,随手把第二本递给了眼巴巴看着的王乾,然后翻开了书。 第一页,就是太孙殿下那架构清奇的硬笔书法。 朱瞻基的笔迹这些年也传遍了大明境内,因为不仅解缙的这本书,包括马欢和陈诚他们写的书,也都是太孙殿下作跋。 他的笔迹初一看觉得很丑,不太符合大明人的审美,但是字迹架构之间自有沟壑,充满了一种大气磅礴的感觉。 如今的大明,就有不少学子开始学习朱瞻基的字迹,风格。 “天下,苍穹之下。国家,国大之家。华夏,礼仪之邦。大明,应天之国。” 短短的四句话,于谦登时如同饮了一壶美酒,忍不住道:“说的好!” 王乾顾不得看自己手中的书,也凑了过来,看到了最上面的几句话。 他感觉自己的灵魂一下子飞起,整个人浑身发软,却又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 他忍不住紧紧地抓住了于谦的手臂,激动说道:“廷益兄,谁说太孙殿下无才?殿下这是大才啊!” 于谦也很是激动,点头道:“是,不要人云亦云,若是殿下无才,陛下如何会让殿下直接监国。这几句话说的真好,当浮一大白。” 王乾看着这几句话,眼眶忍不住都红了起来。“我也曾怨天尤人,认为自己命不好,但是看到殿下的这几句话,却觉得自己的思想狭隘,愚不可及。这天下是我大明之天下,身为大明学子,岂可只想到自己,应当心怀天下。” 于谦摸了摸自己的身上说道:“我身上还有五十文,走,赶紧挑了书,我们去炒几个小菜,喝两杯。” 要是平时,王乾就拒绝了,因为这样的请客,他是还不起的。 但是今天,他却没有推辞的意思,长揖道:“如此就叨扰了。” 两人选了开始说好的九本书,又加上这套新书,总计耗银近二两。 这对王乾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但是于谦答应了让他秋闱之后才归还。他有信心能中榜,这个时候也顾不得这么多了。 从书铺旁边找了一家小酒馆,两人点了三个菜,要了两壶酒,刚好把五十文花的干干净净。 两人都顾不得说话,接着又看了下去。 这本书虽然是解缙所著,其实却是由朱瞻基确定了书的内容之后,由解缙加以润色而成。 朱瞻基已经等不及孔家从儒学上阐述国家与民族的关系,而且这本书的内容也不涉及国内的意识形态斗争,更像是一本海外各国的简史。 所以,即便是一些内容有一些争议,也不影响这本书的发行。 有争议更好,才能让更多的人关注。到时候孔家再重新阐释国家与民族的概念,那个时候会直接改变人们的观念。 在这本书里面,朱瞻基抄了许多后世才有的概念,比如政治制度形成,比如环境造就民族性格等等。 这些东西如果是写大明境内的历史,肯定会遭到许多指责和反驳,但是,现在写的是海外各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