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_第九十三章 幼军(加更完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三章 幼军(加更完成) (第2/2页)

现在一点也不缺粮食,光是一个吕宋,现在每年都有两千万石的产量,他们连一半都吃不完。

    剩下的粮食,因为难以全部运回来,如今大明的酒商们都直接跑到南洋那里去酿酒,然后直接运酒回来。

    当然这些只是普通老百姓喝的酒,真正的好酒,还是用五谷杂粮酿出来的最好。

    朱瞻基也大力支持这一举措,并且让內监为这些酒商提供便利和服务。

    六月底的时候,朱瞻基终于确定下来了幼军提督的新人选,消息一出,让无数京城的勋贵失望不已。

    因为他不是从京城勋贵中挑选的新提督,而是选了他早就青睐的陈懋。

    陈懋是大明少数弃文从武的武将,并且功绩彪炳。

    靖难之时,陈懋就已经做到了中书舍人,后来其父陈亨决定追随朱棣,他随父一同投靠了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

    陈亨因伤去世,陈懋率领父亲的旧部,独自御敌于单桥、藁城、西水寨、东平、固镇、小河,屡立战功,累升至右军右都督,宁阳伯。

    而当时,他才二十一岁,是大明非继承勋爵而获封的最年轻将领。

    永乐六年,陈懋佩征西将军印,以总兵官职镇守宁夏。陈懋到宁夏后,使当地号令一新,他善于抚恤降兵。

    而且他虽然年轻,却行事公允,那些蒙元贵族也格外信任他。

    他镇守宁夏期间,被他招降的蒙元大将多不胜数。

    比较出名的就有北元国公阿滩卜花朵,丞相昝卜、知院秃赤与其弟司徒、知院伯颜不花王亦儿忽秃、典住哥,平章都连、脱儿赤,司徒秃鲁塔失,国公卜答失里,同知朵儿只速可,同佥阿束等帅众,部众三万,牛、羊、驼马十余万。

    永乐七年,蒙元降将都连等叛逃,陈懋率众于黑山追擒都连,并尽收其所部的人口畜牧。

    同年十二月,朱棣加封陈懋为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进封宁阳侯,累加俸至三千石。

    朱瞻基在北征之时就见过这个年轻的宁阳侯,并且对他的印象很好。

    但是当时的宁夏局势还非常复杂,他也一直镇守宁夏。朱瞻基不是没人可用,所以只是把他记在心里。

    如今北境整军待战,陈懋于六月进京,原本是想借着押运一批新枪的机会到京城来拜见朱瞻基。

    但是朱瞻基却将他留了下来,让他担任了这个无数人羡慕不已职位。

    一个镇守宁夏的总兵官,跟一个天子亲军的提督,虽然是一样的级别,但是位置的重要性天差地远。

    在朱瞻基的授意下,他一边积极了解京城各处情况,一边熟悉部将,为即将归位的新幼军安排营寨。

    原本的幼军只有一万两千人,分别驻守下马桥农庄的东部和夹江工业区。

    但是现在人多了两倍,光是营寨就要增加四个。

    薛禄在的时候,已经选了幕府山,玄武湖,栖霞山,方山这四处建设新营寨,六处营寨刚好将应天府包围了起来。

    不过一直到了七月,这些营寨才全部建成。

    八月初六,朱瞻基到应天府南的牛首山脚下巡视幼军训练,亲眼目睹应天府的学子多了不少。

    如今的百姓,也已经把注意力放在了秋闱这个大明普通百姓鲤鱼跳龙门的盛事上。

    城里多了不少学子,这在朱瞻基的意料之中。这还是秋闱举人试,只有应天府一地学子。

    要是到了明年春闱,全大明的举人都来了应天府,那个时候,学子的数量会更加惊人。

    应天府这几年的变化非常巨大,让几年没有进过应天府的学子都目瞪口呆,有应天府百姓宣传,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是朱瞻基的功劳。

    所以朱瞻基的马车所经之处,不管有没有看见朱瞻基的身影,都能看到不少学子认真地躬身行礼。

    大部分时候,朱瞻基都已经习以为常,因为如今的应天府老百姓对他可是崇拜的很,不管他出现在什么地方,都能遇到老百姓行礼,甚至是跪下磕头的大礼。

    只有少数时候,没有心事,朱瞻基偶尔也会自我嘚瑟一会儿。不管怎么说,能得到百姓的真心爱戴,就已经代表了他被社会的认同。

    牛首山位于应天府的西南,是大明cao兵基地。凡是京卫,一般都是在这里进行训练,然后才会被安排到各卫。

    朱瞻基的幼军在去欧洲的时候,留下了大半,只有六千人随他回来。这六千人是组建新兵的基础,不能妄动。

    上个月的时候,薛禄带走了新训练的六千人,其中就有一千是老兵。

    老兵大多会担任伍长,以此带动新兵,尽快进入状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