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_第九十六章 中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六章 中秋 (第2/2页)

的黄元孙,沙里夫阿里掌权。

    黄元孙是一心想要归附大明的,但是他的姐夫,也就是沙里夫阿里心有顾虑,拖到了现在。

    朱棣经过渤泥国的时候,因为时间的原因,没有逗留,这让沙里夫阿里和黄元孙都有些恐慌。

    他们随后跟着舰队一起到了星城请罪,但是朱棣的眼里并没有他们,把他们推回给了朱瞻基。

    渤泥国朱瞻基是一定要拿下的,光是为了那里的优质石油,朱瞻基也不会放过这个地方。

    在整个东方,能够出产优质轻质油的地方,并且易于开采和运输,就只有渤泥国了。

    在苏门答腊岛,有亚洲最大的油田之一,在西伯利亚,也有巨大的油田。但是不要说那些地方,即便是大庆,那里的石油抽出来了,能如何运输?

    只有渤泥国的石油质量最好,又是在海边,不管是生产还是运输都是最便利的。

    对这两个国家想要归附大明,朱瞻基却有些顾虑,主要原因不是别的,而是他们已经绿化。

    阿拉伯人在八世纪发展起来以后,就开始绿化,特别是他们的国家被突厥人占领以后,随着他们逃向东南亚,开始给东南亚染绿。

    特别是最近一百年来,因为蒙元势力的萎缩,他们的发展非常迅猛,朱瞻基三年前到东南亚,就已经发觉了这个严重的情况。

    所以对待他们,绝对不能像对吕宋和星城一样,直接给予优待,而是要有条件的帮助。

    八月十四,朱瞻基在谨身殿内与他们磋商了一整天,表面上对他们很和气,但是背后却让内阁制定严厉的宗教信仰政策,以此来应对他们的归附。

    你想要变成大明人,可以,但是必须要遵循我大明的习俗,那些绿教的条条框框全部都给我抛弃了。

    否则的话,我大明即使要拉拢你,也只会有限的帮助。

    不管是铁器,造船,贸易,都要大打折扣。

    在这个政策没有制定出来之前,朱瞻基要晾一下他们。

    但是他们并没有发觉朱瞻基亲热背后的冷漠,因为他们已经被应天府的繁荣迷花了眼睛。

    应天府这些年已经成为了大明的对外窗口,这个飞速发展的城市,让每一个初次抵达的人都惊叹不已。

    就连那些其他地方的商人,士子来了应天府,都会迷失在这个花花世界,更别说这些没有见过世面的夷人了。

    街市上那琳琅满目的商品,各种各样不知道用途的新奇玩意,还有那犹如奇迹一样的工业区,无一不让这些人仿佛来到了外星球,见识到大明的繁荣。

    “眼下马上就要过中秋,然后又是秋闱,诸位爱卿暂且在鸿胪寺的客舍里多住几日,待到月末,孤在抽出时间来接见诸位。马爱卿,你们鸿胪寺要款待好几位国主,不可怠慢。”

    “遵旨……”

    几位国主也都知道,朱瞻基想要拿出一套针对他们的政策,需要一段时间,半个月的时间能拿出来,已经是快的了。

    他们纷纷喜气洋洋地告辞,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到街市上大买特买了。

    待他们被送出谨身殿,朱瞻基才回头跟解缙和蹇义说道:“南洋的问题在于宗教问题,我大明虽然不禁宗教,却不能让任何宗教有过大的影响力。所以,在这方面,必须要有严苛的制度。

    当然,除了严苛的制度还不够,更应该建立一套吸引民众脱离宗教的机制。比如说,信仰绿教的百姓,就不能获得大明的援助,在南洋开设的工坊,也不能招收信仰绿教的百姓。

    针对这些国主,凡是信仰绿教,援助减半,并且严禁礼拜。”

    蹇义没有去过南洋,不了解那边的情况,对朱瞻基的决定非常赞同。但是解缙很清楚南洋地区的百姓,几乎大部分都信仰了绿教。

    朱瞻基这样的决定,肯定会遭受他们的抵制。

    苏禄国的三王之中,势力最大的东王督马含可以说是朱瞻基的人,另外两王也翻不出水花。

    可是渤泥国的苏丹,也就是黄元丽的丈夫沙里夫阿里,他可是阿拉伯人,更早就是作为传教士来的南洋。

    他本来就因为信仰原因,一直对大明心有顾虑,这样的政策,显然是他不能接受的。

    朱瞻基笑道:“无妨,把孤的意思透露给黄元孙,要是对方执迷不悟,孤不介意给黄元丽换个女婿,或者干脆让黄元孙当唯一的国主。”

    渤泥国不过是一个蕞尔小国,不要说西征大军了,只是把驻扎在星城的那一支海军舰队派过去,就能直接平了他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