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章 东洲 (第2/2页)
全部安排在了橡胶园做工,为他这里的人工短缺,缓解了不少压力。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东洲大陆上的各个王爷,也将目光盯向了西洲的昆仑奴。 西洲的昆仑奴被阉割以后,运到南洲,已经成为南洲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以前大西洋难以穿越,东洲还能平静地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但是现在,他们看到了更快捷的渠道。 从正统三十三年,一直到如今,东洲各大王府私下派出了不下于二十批舰队,一直在寻找前往西洲的航线。 如今,他们最少掌握了三条安全航道,其中一条,就是从北大陆到马林王朝的航线。 杨章德现在掌握了这条航线,他不敢违逆朝廷禁令跟欧罗巴人交易,但是借着东洲大陆上面的各大王府,跟西洲的汉王府,晋王府进行人**易,一直在不停的进行。 这如今也成为了章德公府除了封地的收成之外,最大的一笔收入。 章德公府在东洲的封地并不在各大藩王的地盘上,而是在南北大陆之间的海岛上,隶属于大明海军直接管辖区域。 那里的风景虽然秀丽,却出产微薄,也就是汉王从西洲交易来的一种褐色豆,在那里适合生长。 陛下为这种褐色豆起名叫做咖啡,因为跟茶叶一样有着显著的提神作用,现在也逐渐流传开来。 不过东洲这边种植的时间晚,收益不大。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杨章德一直在为自己的家族发展,寻找新的财源。 提督府内,今日杨章德的三儿子杨世玉从封地章德岛来到了东极城,随同他一同前来的,还有刚从大明来到东洲的几个孙子。 他们从大明到总督城,又从运河到西洋,到了自己的家族封地,在那里休养了一段时间,然后特意赶来东极城与杨章德共度春节。 这几个孙子,杨章德已经有六年没有见过了。 他们一直在大明生活,六年前,杨章德回京述职,在应天府跟他们相处过一些时日。 他们一个个风华正茂,从繁华的应天府来到穷乡僻壤的章德岛,却也没有半点沮丧。相反,一个个挥斥方遒,在杨章德的面前不停地展示自己的学问,为家族封地的发展,出谋划策。 看到这几个气宇轩昂的孙子,杨章德的内心里一直有一种家族兴旺的感慨。 “父亲,如今东洲和西洲的航线既然已经打通,外祖他们如今在西洲的发展也非常顺利,我们两家只要形成联盟,这以后的奴隶贸易,就会是我们杨家最大的财源。” 这次带着几个孙子一起前来的大孙子杨楚元今年已经快三十岁了,他跟杨章德的长子一直生活在应天府,在那里作为人质,同时照顾家族的晚辈。 听到三叔的提议,他有些不赞同地说道:“祖父,奴隶贸易有伤天和,孙儿这次到章德岛考察了一些时日,章德岛适合咖啡种植,而以孙儿所见,今后这咖啡将会跟茶叶一样,成为国之财源。只要我杨家用心发展,这咖啡种植才是长久之计。” 杨世玉不赞同地说道:“咖啡种植固然长久持续,但是我杨家现在需要的是尽快发展起来。何况,论起咖啡种植,我们又如何能跟耀王相比?” 耀王是朱瞻基的四十六子,也是蓝贵妃的第二个儿子。 蓝妃在后宫之中位高权重,长子被封到南洲东南的南北岛,次子在受封的时候,蓝妃亲自出面,向陛下求了东洲最大的横断岛作为封地。 这个横断岛实际上就是后世的古巴,而章德岛,则是后世的牙买加,隶属于耀王府封地。 杨楚元道:“三叔,侄儿这次来东洲,走之前见了陛下一面。陛下跟侄儿说:咖啡种植,章德岛乃是风水宝地,几乎没有任何地方可比,还让侄儿不要浪费了这片宝地。” 杨章德笑着又问向了其他三个孙子,问道:“你们有什么意见?” 四孙子杨楚瑜今年二十岁,在接受高等教育的时候,按家族需要和个人爱好,选择的就是农科。他说道:“孙儿没有大哥的远见卓识,一心只想着如何提升家族封地的物产。” 五孙子杨楚文虽然名字有个文,却是自幼爱习武,毕业于羽林卫学。他道:“孙儿愿意为奴隶贸易先锋,为家族聚财。” 老六杨楚山说道:“孙儿以为,凡是朝廷没有明令禁止的,我们杨家都可以尝试一番。家族处于七十五个亲王封地之间,若是按部就班,怕是难以出头。” 杨章德笑道:“让你去学法,还真是对了。我杨家想要发展,按部就班不行,当出头鸟更不行。这次你们来东洲,见过东海公家的兄弟们了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