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的13张契约_第三章 宇凡的遗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宇凡的遗物 (第1/2页)

    “闫磊,如果我猜的不错的话,在被地狱空间扣除90%生死点后的你,最多只剩下400点左右吧~?

    放心,我不会逼你收走那些生死点的。你可以在孙博的房间里,跟他通过交易,为你兑换修复身体的道具。

    不过……想来这区区几百点数,要让你重新变回男人是不可能了。但简单修复你的双脚是没问题。

    孙博……从现在开始,直到发布新的任务前,就让闫磊住在你这里。

    平时就用绳子困住闫磊的双手,每天给他吃一顿饭,让他吃半饱就行……

    再过几天,等他伤好差不多了,就给闫磊换上身太监衣服……就换成清朝那种蓝衣款式~

    到时,手被捆住、身体又没力气的他,也不会是你的对手了。”

    “是……遵命,主人!”

    “还有……孙博,我知道你原先是闫磊的得力心腹;倘若让我知道你有暗中帮他的想法……

    我保证你的下场绝不比闫磊好……”

    “不、不敢、主人!我对这个太监的恨,绝不比其他人少!

    您就放心将此事交给我吧!我孙博绝不辜负您的信任!”

    “主人,万一若是闫磊……若是阉公公他自杀了怎么办?”

    此时,林晓洁忽然想到这个问题,向自己主人询问道。

    王丽颖听后,看着躺在木板床上,面部因为极度痛苦扭曲不成样子的闫磊,冷笑道:

    “不会的。阉公公不是那种人,他要比任何人都惜命,绝对不甘心被我折磨成这样。

    估计这位躺在床上的太监队长,现在心里一定是在算计、寻找东山再起的机会。

    肖天云,你也一样;从现在开始轮流在这里帮孙博照看这位公公;其她人都会房间休息吧,有事我会喊你们的……”

    ………………

    这次地狱任务的最后生还者共计10人。

    其中尤为苏宇凡的牺牲,是最令宋瑜、潘安然、贾仁这3名原苏派执行者心痛的。

    从当初进入4号地狱空间开始,一直到上次从平安大厦回归;在大家的眼中,都是以一名仗义、搞笑、帅气的人物形式出场。

    可是这么一位头顶女一光环的男二的4号空间执行者,却是以平日里的洒脱,来掩饰心底里那份常人难以体会的伤痛。

    大学时代因他而死的好友;因为受到比自己方还有钱有势人的报复,而相当于被气死的苏母;苏家的败落;自己的弑父行为;流落黑道这些年的艰苦生活等等;都是普通人一生,哪怕连其中一项都很少体会到的挫折;最后全落在了苏宇凡一个人身上。

    他用他的洒脱性格,掩盖了心中的痛苦;从而造就了一个令同性嫉妒、异性怜爱的“搞笑”人物。

    自从苏家遭受打击,潜逃到沿海城市需找复仇机会的苏宇凡;这3年多不到4年的时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里,他整日都是在提心吊胆活着。

    正如以前介绍过的,在地狱空间自己房间里睡觉,反而是苏宇凡这些年来,睡的最踏实的一段日子。

    他不要再担心会有警察突然闯入逮捕他,也不用担心会有在黑道上结仇的仇人找他寻仇。

    其实,要不是心中一直有着,寻找最后那名背景在江州市极大的官富二代青年报仇;他早就选择自杀结束性命了;因此,在执行地狱任务中,一方面他表现出不惧鬼物、不怕死的行为;另一方面,又展现出一股想要或是坚信自己一定、必须要活下去的信念。

    然而,现实中不可能出现像那些电视剧、小说中,为了博取观众眼球的完美结局。

    苏宇凡在为苏家报仇之前就牺牲了。

    而且还是间接死于和自己父亲苏卓,外形近乎一模一样的傀儡手中。

    也算是因果报应了。

    不管怎样,弑父都是天理不容的行为。不管出于何种原因。

    在最后人生的一刻,苏宇凡自己也成为了父亲,只是没有机会再见到自己妻子,安然肚子里的孩子……

    不过事事无绝对,也许未来上天会有机会,让他们3人相见也不是没可能……

    临死前……临被恶魔诺卡里斯彻底吞噬之前,苏宇凡嘴里还喊着要杀死父亲苏卓的话语。

    那个时候的他,或许是因为被鬼物侵蚀精神,分不清当时现状说的胡话;亦或者是真心出自他的本意……

    从始至终,苏宇凡都是一个和宋瑜一样纠结的人;只是他2人由于出生环境、家庭背景、人生过程的原因,纠结的方向不同。

    在地狱空间期间,他碰上了自己看对眼的女孩。

    当时,他只想单纯地同那个女孩调调情、斗斗嘴;不曾想却在最后爱上了对方。

    还不曾想,那名女孩儿并非是苏宇凡认为的“懂得分寸、取舍”类型的人;而是一位内心隐藏极深的黑影君。

    在最后,他对自己的妻子潘安然说“我和洪鑫、还有宋瑜一样,都是爱错了人”。

    洪鑫最后是被自己喜欢的男人,亲手用刀插进心脏而死;同样没有感情经历的宋瑜,被宋超弄的整个人都绿了;虽然苏宇凡学生时代的感情经验丰富,但那终究是“学生时代”的,已经跟不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