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9章 萌芽 (第2/2页)
方待了,方让他们来这儿。” 武独答道:“不碍事,有话就说吧。” 郑彦道:“其实也没什么要紧的事,饿一天了,先填饱肚子再说吧。” “王山,你没回府去?牧磬呢?”昌流君也探出头,打量段岭。 “没有。”段岭答道,“他在皇后那儿,应当是留饭了。” 面端上来了,摆开,武独与段岭的案上除了两碗面,还有一碗鲜虾馄饨。面上码着四色河鲜,又有几瓣梅花漂在汤上。 “这家的面汤乃是秘制。”郑彦笑着说,“以鳝骨鸭脆骨牛膝骨北海昆布与隔年的梅花慢火熬成,配一枚盐渍梅子,乃是一绝。吃面,须得搭些青田酒喝,方有味道,武独,你们不来一壶?” “不了。”武独答道,“吃完就走,有话就快说吧。” 段岭哭笑不得,但既然昌流君与郑彦都来了,郎俊侠应该不会找自己麻烦,于是松了口气,武独却似乎有点恼火,只按捺着不发作。 小二上完面,躬身退走,郑彦又吩咐道:“若无吩咐,不必再上来了。” “想吃馄饨吗?”武独朝段岭问。 段岭摇摇头,两人都不动那碗馄饨,段岭喝了口汤,只觉味道确实非常地鲜,且半点也不腻人,面条爽滑筋道,蛤蜊虾鱼腩与蟹rou鲜嫩无比,这面馆确实当得起这嚣张名字。 “特地约在此处。”郎俊侠在屏风后说,“乃是有几件事,想问问诸位怎么看。” “东宫议事,有人缺了席。”郑彦道,“想必是打听消息去了吧。” “实不相瞒。”郎俊侠说,“我到馆驿中走了一遭,查到一事。此事靠我一人办不成。” 四人都停下了动作,听郎俊侠转述。 “元人使节是哈丹巴特尔。”郎俊侠说,“但实际上使节团中说了算的人,却是阿木古。此二人计谋虚实相间,哈丹巴特尔在明,阿木古在暗,除了为太子庆生之外,还有别的意图。” 郑彦答道:“傍晚在东宫,听礼部尚书提到,元人经上京之战后,恐被辽报复,是以生出联陈抗辽之心,想与陈修好订约。陈辽有上梓之恨,陈元又有上京之仇,三国之间,两两为敌,牧相与各位大人议论良久,亦未谈出个办法来。” “陛下怎么说?”段岭忽然道。 “陛下什么也没有说。”郑彦答道。 武独说:“先帝虽非元人所杀,却因上京一战而崩,太子若在此时联元,只怕陛下不会答应。” “是这么说。”郎俊侠答道,“但天底下没有永远的敌人,上梓一战后,国仇家恨尽在辽国,又怎么想得到先帝会率军回去救耶律大石?” 昌流君问道:“乌洛侯穆,这话是太子殿下的意思,还是你的意思?” “谁的意思,这很重要?”郑彦说,“布儿赤金拔都与太子殿下乃是童年故友,据说更是安答之交,昔年奇赤拔都父子是被先帝所救,送出上京。布儿赤金家,是希望与大陈修好,藉此止战的。” 武独望向段岭,段岭指指自己,点了点头,皱眉,摊手,做了个“全局”的示意,又轻轻摆手,武独稍一转念,便理解段岭之意安答不假,但两国之间,不能掺杂个人关系做决定。 “所以呢?”昌流君道,“这个盟,是结,还是不结?” “那就要问武兄的意思了。”郎俊侠说,“今日陛下特地将你召到御书房,想来不是闲话家常,问你家事的。” 段岭沉吟片刻,武独开口道:“陛下吩咐我一桩事,具体是什么,却不便告知。” “事儿我替你办了。”郑彦说,“陛下心意,目前只有你最清楚,说来听听吧。” “大家各为其主。”武独说,“既与国运相关,说也无妨,仍是关于镇山河的下落,陛下要用忽必烈之剑,换回镇山河。” 数人沉默片刻,郎俊侠答道:“那么,陛下便是不愿议盟了,昌流君,元人议盟的条件是什么?” 昌流君沉吟片刻,目前众人对这事虽不清楚,但只要有心打听,总能问到,也不是什么秘密,便开口解释道:“元使在三个月前抵达江州之时,便拜访过牧相。哈丹巴特尔口称镇山河在元国,却不在拔都手中,两国若愿成兄弟之盟,北军撤出将军岭,订一南北商道。大陈出让邺城河间两城,这两城划给元。” “邺城是塞北重镇。”段岭说,“这不可能让。” 昌流君答道:“他们也会用玉璧关下的一百二十里地来换,这样一来,陈元互换领土,元人便可放心对付辽国,逐步蚕食南下。朝廷若订此盟约,双方换城,元国还回镇山河,两国和亲,修百年之好,永不开战。” 镇山河如今仍下落不明,猜测极有可能在元人手中。 “和亲?”武独说,“和谁的亲?不会又是姚侯家的吧,他有几个女儿能嫁?” 武独话中颇有一番幸灾乐祸之意,段岭一听就知道,郑彦为什么这么cao心这件事了,姚筝的身份乃是郡主,嫁谁也不想被远嫁到北方去。万一朝廷真答应了这事,姚复就只好两行清泪,挥别爱女了。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