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明末_第三百三十七章:宋王是信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三十七章:宋王是信使 (第2/2页)

简单的题?看来慈烺还是给我面子的……

    三皇子弘昭闻题也是一愣,心中着实有些欣慰。

    然而令诸人不解的是,朱慈烺也不知是不是没有听清,诧异对他说道:“什么?你说大声点。”

    见此他大声说道:“跌!”

    “乖!”朱慈烺脸上忽然露出几许怪异的笑容:“你赢了,现在坐着吧。”

    “诶?”非但他愣住了,就连席间众士子也露出了怪异的表情。

    片刻之后高风堂内顿时哄堂大笑,而那他现在旋即也反应过来了,憋地面色通红。

    怪不得父皇那般喜爱慈烺哥,亦直称他为劣子,果然是性子恶劣……

    三皇子苦笑连连。

    他这才意识到,他自己果然还是太天真了。

    当日高阁诗会,参与诗会的众北京年少士子们总算是对宋王朱慈烺有了个初步的认识。

    要说宋王他张狂倨傲吧,朱慈烺始终都很谦逊,与三皇子一样都不是一个摆皇子架子的人,平易近人也能与诗会上的众士子聊得很好,可若是说宋王他谦逊有礼吧,一旦这位宋王殿下动起怒来,那俨然就是锋芒毕露,仿佛不狠狠羞辱你一番誓不罢休,在这场诗会中一直很尴尬的士子就是前车之鉴。

    他们不得不承认,这位宋王殿下果然传言的那样,是大明一位性情乖僻的顽劣皇子,但不可否认若是没有惹到他,这位宋王殿下还是相当好说话的。

    在意识到了这点后,席间众士子逐渐也就不再拘束了,他们这些人照旧像历来诗会时那样,饮酒作诗、或奏乐高歌,而让朱慈烺有些意外的是,这群他印象中只晓得高谈阔论的士子,其实也并非全然是不务实的清客,他们也会评论种种朝政的利弊,只不过这些人要么还只是未踏足仕途的士子,要么就是像孙老嫡孙这样在翰林府当书令史的微末小官,实在是人轻言微。

    然而不可否认,这些士子也是胸怀抱负之人。

    可惜啊,否则……高阁诗会的这些士子日后必将能成为他的膀臂之助!

    暗暗观察着高阁诗会成员的朱慈烺心中略有些惋惜,虽然他并不清楚二皇子的伴臣、幕僚团体究竟水准如何,不过想想那些曾经的原班底既然能协助二皇子汇编出一本新书,想来本事也是不错的,可即便如此朱慈烺仍然觉得三皇弟的高阁诗会,这些诗会成员的水准应该是能与班底持平的,只不过这些士子的才华目前仍然局限于理论,他们这些人缺少实践的经验。

    可是想想这些士子背后的家门就不难猜到高阁诗会能体现的能量,只可惜三皇子自己全然只是将高阁诗会当成是有相同爱好的士子们的聚会,丝毫没有借助这些伙伴们的力量去争夺皇位的心思。

    他现在需要明明白白的拿下这皇位。

    这不禁让朱慈烺有些惋惜,毕竟目前在他心目中,老二与这位皇弟俨然是能够使大明变得富强的储君人选。

    说起来同样是第一次参加高阁诗会,朱慈烺的关注点在于诗会成员的文学水准以及家世背景,而太平公主显然是单纯地佩服这些年纪相仿的士子们的文采。

    虽然大明的公主也被要求必须知书达理,懂得读书写字琴棋书画,可是比起高阁诗会这些已然将琴棋书画当做娱乐的年少士子们来说,太平公主的程度显然是要逊色一线的。

    毕竟高阁诗会的成员,那可是集北京众多权贵名门公子的佼佼者,非文采出色品德良好不能受到邀请。

    哪怕是被朱慈烺耍了一回的吏部尚书的孙子也在朱慈烺半教训和半玩笑的打压下没有发作,虽然看此子的表情,他俨然还是有些不服气,对于朱慈烺用一些旁门左道的题目为难他而感到愤懑。

    不过让朱慈烺感到无语的是,那家伙虽然对他并不服气,可是对于针对某些话题鼓起勇气表达自己看法的太平公主,这厮却相当的礼待,哪怕太平公主有些话说得有偏差,也没见这厮跳出来挑刺。

    唔,准确地说,不光只是他,应该说在场的高阁诗会成员普遍对太平公主相当宽容,哪怕是从太平公主的观点中听出了什么,也只会很隐晦地提醒她,和颜悦色地纠正,尤其是那个家伙,简直与对待朱慈烺时判若两人。

    这种差别对待让朱慈烺猛翻白眼,不过看在太平公主似乎很开心的样子,他也懒得跟这帮人计较。

    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嘛,显然这帮人是属磁铁的。

    因为高阁诗会要持续到巳时前后,因此,在黄昏时分时朱慈烺便起身告辞,准备送太平公主回天意阁。

    对于似孙老嫡孙那些士子们似乎都有些遗憾,不过他们也都能理解,毕竟大明公主所受到的管制要比皇子们严格地多,似这般偷偷跑来参加他们高阁诗会,已经算是比较出格的事了,现在倒也不能再强求什么。

    不过看着这帮人隐晦地邀请太平公主下月再来参加诗会,朱慈烺不禁有些无语,心说这简直就是赤裸裸的差别待遇。

    护卫牛头等人打着酒嗝从偏殿里出来,很显然,在朱慈烺与太平公主在前殿参加诗会的时候,这帮人铁定是在与三皇子的护卫们在偏殿饮酒,一个个喝地红光满面,精神抖擞,也不晓得究竟喝到了多少。

    在送太平公主回天意阁的途中,朱慈烺见她似乎很开心的样子,遂好奇地问道:“感觉如何,你三皇兄的高阁诗会?”

    “皆是我大明的年轻俊才呢!”太平公主由衷地称赞着,或许她在她的姐妹中算是文采出色的,但是比起那些出身书香门第的士子们来说,她显然还是要逊色一些的。

    而这次的诗会,显然是让太平公主明白了她与那些年纪相仿的男儿们的差距。

    “要是我也能办一个类似的诗会就好了……”太平公主遗憾地说道。

    她不由地感到遗憾,毕竟公主们受到的管束要比皇子们严格地多,哪能像三皇子似的,邀请京中那些出身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别说宫内的规矩不允许,那些有才学的女子的家门也不会允许。

    不过朱慈烺显然不会泼她冷水,他故意用夸张的语气说道:“皇妹的野心很大嘛,怎么,准备将京中有才识的女子都邀请到天意阁去?……皇妹若是真的办成了,可别忘记叫上我哟,我也想见识见识我京中那些名门千金呢。”

    虽然明知此事不可能,可是听朱慈烺这种夸张的语气,太平公主的心情倒是好了许多,撇撇嘴故意说道:“瞧你这色样!……好啦,到时候第一个就叫你。”

    “那咱可约好了。”

    “嘻嘻。”

    说说笑笑之间,朱慈烺便将太平公主送回了天意阁。

    他并没有在天意阁呆多久,便准备去坤宁宫,因为这些日子他宫里宫外跑得勤快,去这里的时日明显少了许多,因此他母妃皇后娘娘勒令他这几日必须到她那里去用饭,他弟弟亦受这无妄之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