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血_西晋时期的民族政策(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西晋时期的民族政策(中) (第3/3页)

川三郡归属秦州,以便胡烈有能力防范诸胡叛乱。

      晋武帝并没有采纳傅玄的所提到的建议,因为胡烈、牵弘于泰始六年(270年)到任后不久,西北就出大事了,鲜卑秃发部起兵反晋,胡烈被杀。

      秃发部起兵之时,西北一带很可能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晋书映帝纪》记载271年5月(秃发部叛晋的后一年)雍、凉、秦三州就发生了严重饥荒,晋武帝下令赦免三州死刑以下囚犯。西北一带气候干冷,农历5月属于青黄不接、农作物尚未成熟之时,这说明饥荒的前一年雍、凉、秦三州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致使上年的农作物减产,粮食不足以支撑到第二年秋收。

      由此可知树机能起兵前西北的大抵情况:公元270年,民族矛盾本就尖锐的西北发生了严重自然灾害,晋武帝不但不慰抚,反而以“勇而无谋,强于自用,非绥边之材”的胡烈、牵弘出镇西北,二人不能绥远,致使“失羌戎之和”,秃发树机能于是率领部众起兵反晋。

      有不少人认为秃发树机能起义的直接原因是胡烈担任秦州刺史之后出兵屯于万斛堆(今宁夏中卫与甘肃靖远交界地区黄河北岸腾格里沙漠南缘),以军事手段压迫秃发部,树机能这才起兵判晋。这种说法有误,将秃发部起兵的时间与胡烈屯兵万斛堆的先后顺序弄反了,《晋书胡烈传》明确记载:“烈为秦州刺史,及凉州叛,烈屯于万斛堆,为虏所围,无援,遇害。”由此可知秃发部起义在先,胡烈讨伐在后,胡烈因为后援不至,遂为树机能所杀。

      当时扶风王司马亮时任都督关中雍、凉诸军事,秃发部起兵之后,他派遣了将军刘旂、骑督敬琰前去支援,然而二人不知为何屯兵不进,按律刘旂当斩。司马亮为此上表晋武帝,说刘旂不进军是因为自己的指挥错误。晋武帝回复:“高平困急,计城中及旂足以相拔,就不能径至,尚当深进。今奔突有投,而坐视覆败,故加旂大戮。今若罪不在旂,当有所在。”(《晋书司马亮传》)高平即今天的宁夏固原县,关中四塞之一的萧关即在高平附近,是河西连接关中的一条要道。高平距离万斛堆四百余里,可知秃发树机能再攻杀胡烈之后又围困高平,或者胡烈遭到秃发部进攻之后退守高平,树机能追击,将高平围困。而且晋武帝认为以高平的守军加上刘旂所统兵力足以战胜敌人,但刘旂不但不救援,甚至在距离高平较远的地方屯兵,坐看友军覆灭。因为司马亮主动承担责任,晋武帝也就没杀刘旂,只是将司马亮免职,调入京师,不久又任命为抚军将军。

      胡烈被杀之后,西北形势急转直下,晋武帝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一、以尚书石鉴行安西将军、都督秦州诸军事,与奋威护军田章、安西军司杜预共同讨伐秃发部。杜预行至长安,晋武帝改任他为秦州刺史、领东羌校尉、轻车将军、假节。二、以汝阴王司马骏为镇西大将军、都督雍凉二州诸军事,坐镇长安。三、对陇西五郡遭受外寇侵扰的百姓免去租赋,生活无着落者可向官府借粮。

      晋武帝所采取的补救措施可谓恩威并施,如果能顺利执行,或许能迅速的平定叛乱。但是事情的发展往往事与愿违,晋武帝的人事安排再次出现了失误。按照晋武帝安排,镇西将军司马骏为西北最高军事长官,其次是安西将军石鉴,轻车将军杜预是其下属。问题就在石鉴与杜预二人,两人早有矛盾。

      石鉴命令杜预率军出击。杜预认为此时敌军兵强马壮,而官军孤军深入,又人困马乏,应该等到后续部队赶到,再寻找时机,以优势兵力进讨秃发部。杜预又向石鉴提出了此时进军的五不可、四不须(具体内容史书未记载)。石鉴为此大怒,奏报杜预擅自修饰城门官舍,滞留耗费军需,派遣御史把杜预抓了起来,装进槛车交付廷尉。

      杜预是晋初名将,颇晓军事,时称“杜武库”。对于西北日后的形势,确实有如杜预所言,所以《晋书尠葧传》称:“其后陇右之事卒如预策。”由此可知,石鉴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令杜预出兵很可能另有目的,或许是为了陷害杜预,杜预若进军,在当时的情况下必不能胜,所以无论杜预进不进军都将受到石鉴的惩罚。

      石鉴又将杜预押至长安问罪,只因为杜预娶司马昭的meimei高陆公主为妻,所以减轻了刑罚,以侯爵赎罪论处,不久又任命为度支尚书。后来石鉴回朝,杜预弹劾他虚报战绩,二人甚至在朝中大吵大闹,晋武帝俱免二人之职。

      两军尚未交战,晋军却出现将帅失和的情况,想要短期内平定西北已是不可能了。

      271年4月,北地胡进寇金城(今甘肃兰州),凉州刺史牵弘出兵进讨。一时之间“群虏内叛,围弘于青山,弘军败,死之。”(《晋书映帝纪》)北地胡是生活在北地郡(西汉时的北地郡位于今宁夏甘肃交界一带,东汉、西晋郡治内迁)的杂胡,青山位于今天甘肃环县西。

      北地胡不属于鲜卑,可知秃发部反晋之后,有不少别的族群加入,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晋书秃发乌孤传》载:“泰始中,(秃发树机能)杀秦州刺史胡烈于万斛堆,败凉州刺史苏愉于金山,尽有凉州之地,武帝为之旰食。”史书上没有关于凉州刺史苏愉的更多记载,他可能是在牵弘战死之后新任的凉州刺史,从这段记载中,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当时西北形势之恶劣,凉州已经完全为树机能所占。

      侍中任凯、中书令庾纯与车骑将军贾充有过节,二人对武帝言道:“秦、凉覆败,关右sao动,此诚国家之所深虑。宜速镇抚,使人心有庇。自非威望重臣有计略者,无以康西土也。”(《晋书任凯传》)并提议以贾充镇守长安,以平秃发部。晋武帝同意,任命贾充为都督秦凉而州诸军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