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阳帝国_235 拍照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35 拍照 (第1/1页)

    穿越‘交’战区回到海边,当然是极不智的行为,最稳妥的办法是暂时安顿下来,然后伺机发送无线电情报,相信褚艾云会知道轻重缓急。

    419的监听设备一直处于警惕状态,秦小苏的监听组扩充到了9个人分三班监听,始终没有发现历史出现重大扰动的迹象。尽管监听到了近卫宣布解散内阁总辞职的消息,历史早了一周。当然程大洋认为这不算什么,可能是林秀轩登陆日本造成的蝴蝶效应,某种程度是好事,可以把提着的心提前放下。如果仅仅从直线型的思路去看,近卫提前下台,说明东条会提前台,日本人更急着开战。不过对历史扰动理解更深切的林秀轩,则不敢这么乐观,他知道太过松懈,会有惊喜。

    林秀轩心底隐隐泛起某种不详的预感,这种不安,肯定不是有关副艇长。他始终放不下的,还是那三个穿越者,他们从自己视线消失已经一个半月。情理,这段时间,他们不会什么都不做;没错,他们知道开战意味着什么,一定会作殊死地反抗。在他看来如果什么也不做,意味着敌人展开的行动会使得他们处于领先,当然程大洋的想法和他想法反,程认为之前的很多麻烦是林岸惹出来的,如果没有林的搅和,历史演进会单纯得多。

    林再次向程大洋建议前往‘春’日丸沉没海域进行一次侦察。程大洋觉得多此一举,因为没有‘弄’到‘混’合气体,白去这一趟也无法捞回什么东西,万一褚艾云这功夫回来了怎么办?于是林秀轩提出了一个折的方案,派遣无人机去进行一次调查。这更让程大洋‘摸’不着头脑。

    林进一步解释,其实他也想不到本时代的日本人,有什么技术,可以搜索200米深海底的沉船,但是至少可以从空确认一下,让自己安心,如果日本人试图搜索,一定会有一些特殊的船停留在海面。程大洋勉强同意这项建议,由于前一阵子无人机长时间配合地面小组行动,零件磨损很大,他不太乐意为了这种无畏的工作消耗飞机寿命,但是林的建议似乎也有那么一点点道理。

    9月26日凌晨,维修后的无人机擦着水面起飞,转向‘春’日丸沉没的海区。

    实际,离开了卫星导航,419也无法准确引导无人机‘精’确找到那个区域,只能大致巡视一下。

    无人机开始对这片约200平方公里的区域展开巡逻,倒是不时可以看到几艘船,但是都沿着穿越台湾海峡的航线开走了,没有发现专‘门’驻留在此地的船只,林秀轩的不详预感似乎是想多了。

    由于9月底,这片海域海空风速很大,使得无人机盘旋巡航的效率减低,但是419仍然坚持到其燃料大致告罄,才遥控其返航。

    在这架无人机转离后区区6个小时,一艘改造的形怪状的船只,慢慢出现在了东北方。

    这艘编号31的哨戒艇,一周前刚刚离开这里,现在他带着一部固定在船尾的起重设备,又回来了。

    由于船尾的龙‘门’吊架重达四十吨,导致船只重心移,复原‘性’减低,哨戒艇必须小心保持航向,以免在台风边缘的巨大的‘浪’涌倾斜角度过大。

    艇长濑川大尉对本次任务非常不满,尤其第二次出海,不再有海‘女’在船。

    这批枞级驱逐舰改装的哨戒艇,本来层建筑太高太大,是早期日本海军贪大求快,缺乏理‘性’论证的产物,如今又装了一台起重机和一个巨大的金属球,实在不适何在台风季出航。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出发前‘交’代的任务地点在北方250公里处,而非这里,只是联合舰队的大西泷治郎给他打了一个电话,语焉不详地让他通融并保密,这让他感觉自己卷入了某个‘阴’谋。

    9月27凌晨,军舰没有‘花’多大时间在一片晨雾找到了次留下的浮标,现在他们到了‘春’日丸的方。

    根据海‘女’提供的线索,沉船旁还有一条海沟,所以不能直接放下那个带着圆形窗户的不明球体到海底。牧野和影佐商议了一下,准备先放一个人下去,顺着铁链搜索一下沉船的大致位置,同时检验一下潜水钟的可靠‘性’。

    牧野自告奋勇想下去,但是被影佐拦住,影佐认为不能让牧野冒险。商议结果,只是派了潜水员角川海曹,带着照相机乘着潜水钟下去。他的任务有两个,一是确认沉船位置并拍照,第二是检查潜水钟的质量。

    潜水钟被起重机吊放着,慢慢下降。

    下到30米时,角川发现潜水钟存在一定的漏水问题,不过并不严重,他在吕60号,二等潜水舰干过一年,每当艇长升起或者降下潜望镜时,都要船雨衣,所以他对“日本生产”的质量深有体会,并不以为怪。

    他打开潜水钟斜向下的4盏灯,可以看到铁链一路倾斜向下。几条鱼被光亮吓得四散游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