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五十八章 厚积 (第1/1页)
明末中兴路第458章厚积最终,使用煤炭为动力的,功率要求没有那样大,仅仅只类似六七节左右最大速度的“喷气船”被制造出来。在萧轩的要求下,这一次制造的主要材料不再是中央学院附属工场那些高级钢,而是民间普遍水平的铁器。煤炭也经过专门的检查,并不存在特别的优选,在制造过程中尽量控制成本,减少六级以上工匠的使用。整个船体能够用木材替代的地方也尽量使用木材。 这样一来,缩小到十吨左右排水量的“喷汽船”成本果然从原来五十吨船的三万两左右的成本控制到了五百五十两左右的成本。虽然人力成本依旧很高,但在这个行业协会普遍在萧轩的支持之下人力成本高涨的年代还算勉强能够接受。尤其是贷款买卖的模式日渐推广开来的情况下。 为了增加推进时候的效率,尤其是在功率不足的情况下,还开发出了一些装在船上的“明轮” 崇祯十六年春,第一次“喷气船”的商业化试运行也在运河沿线上展开。为了照顾实际中的人力保养和维护环境,cao作这些船的人也只是经过简单培训的应天英雄外城这些年来新成立的一家规模并不算太的的镖局。 一开始的时候,结果当然是让萧轩感觉到有些兴奋的。在航速控制在四节左右,仅仅只比健步行走略快一些的情况下,六千斤质量并不是那么突出的煤就能整个船只航行十天左右,以最快的日行速度完成了累计两千里大概千公里左右的航程。估算其综合效果至少相当于每艘船配备十名态度还算认真,身体还算健壮的船工。 当然唯一的问题是,燃料的耗费加上机器的重量明显比十名船工加上十天的口粮还要高出不少。不过这似乎还并不是不可接受的缺点。因为并不是所有在大运河上航行的船只都有两千里的航程需要的。 通过这一次测试,萧轩对这种“喷汽机”的效率也就大致有了一个了解。很显然:简单没好货,好货不简单。如果那些煤的质量大概标准煤或木炭六七成的话,推测这种“喷汽机”大概也就瓦特时代蒸汽机大概三分之一左右的效率。同早期用于抽水的蒸汽机也不知道谁的效率高一些。 这件事情的一帆风顺也让萧轩似乎感觉到一些异样:如果事情真的是这么简单,为什么这种十分简单的“喷汽船”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推广运用呢?哪怕是在内河运输方面?在规模化论证的时候,萧轩已经尽可能的十分小心。可是现在似乎除了船只在行进的时候动静大一些,对内河交通管制多少提出一些要求之外并没有不可克服的问题? 只是,当这种并不算复杂的“喷汽船”以如今应天的条件开始推广开来的时候,终于在秋季运粮的时候暴露出一些根本局限。 过往的时候,在煤炭需求并不是很大的情况下,中国这种煤炭开采运输条件比工业革命时代的英国困难的多的国家,因为需求的规模并不算是很大,因此煤炭的价格也并不高。即便是应天到松江一带新发展起来的炼焦行当推高了煤价,南方也并不是什么产煤的地方,煤炭的价格也不过如同乾隆早期的京城煤价一样一文钱就能有一斤重。如果按单位重量的热值算,每文成本的热量可以达到粮食的二十倍。一个干活还算认真的壮劳力按照中央学院的调查评估,大概是一千到一千二百千卡的有效做功,食物热效率百分之三十。考虑到工人的成本并不是只有自己的吃饭,还要养家及其他,因此就算是瓦特时代蒸汽机三分之一左右的热效率仍然有很大市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