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08 真实的宋辽关系 (第1/1页)
兖州经略使府邸。 恭敬的送走朝廷“褒功授勋”使团,程洲找来属下分别谈话。 “何癫,我看到特别小组能全体顺利归来,我很高兴啊!” 何癫见他第一时间关注的不是任务完成与否,不禁有点意外:“总管你不想先知道赵构的结局么?” 程洲淡然一笑:“最重要的是他们五人都平安的回来了,其他的细节,以后有的是时间了解嘛。” 何癫见程洲对属下的真切关怀,不由得身为感动:“总管仁义,何玟远不如矣!” 程洲温和的拍拍何癫肩膀:“过两天,我会主动申请离开军队。” “因为朝廷马上要在河北与辽国开战,势必就要保持后方的稳定。而庙堂之上有些人对我这个难以掌控的武人是很不放心的,我觉得还不如先主动退一步,暂时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 “而且,我认为这次宋军一定会大败。” “什么?总管你说笑了吧?”何癫深不以为然。 “辽国在护步达岗一役溃败于金国,精锐兵卒尽失。现在的契丹,连起家的上京都被金国攻占,整个国土丧失一半;金国还在步步紧逼。我大宋现在正应该趁机捡便宜、收复幽云十六州。” “而且主帅童贯虽然是阉人出身,但他素有知兵之名,在西北领军胜多负少。加上又有名将种师道辅助,配属十五万西军悍卒······从纸面上看,大宋想败都很难啊!” 程洲心里暗自苦笑:想我大宋,已经把多少次“想败都很难的战役”最终给打成惨败了?这是咱赵宋朝廷的特有天赋,你何癫也真是不长记性呢······ “何诸葛啊,我只给说一个理由——哀兵必胜!此战,朝廷如果是让种师道当主帅且不对作战计划作任何干涉的话,情况可能会好一点。这样,估计最好结果能逃回来一半人。” “哈哈哈哈哈······”何癫听了程洲的判断,差点要笑死。 “金童啊金童,你我相识多年,我一向觉得你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如今怎么也犯糊涂啦?” “幽云十六州本就是我华夏故地,此地被蛮夷占据,我神州万民世代无不引以为耻。如今我大宋发兵收回,那是顺应民心、天经地义!他辽国窃据幽云十六州百年,捞足油水、占够了便宜,还不知足么?他们有何‘哀’可言?” “你说辽国哀兵必胜?——甚是可笑!” 程洲:······ 哎呀嗬?好你个何颠,反了你了! 敢藐视我、训斥我“甚是可笑”? 是我平时对你太随和了、是吧?聊着聊着你就犯老毛病,忘了尊重领导啊你······ 没办法,就算何颠的眼界已经高出一般腐儒很多,可是时代局限性让他短视。 儒家因为“独尊”失去竞争压力、失去进取心之后,完全堕落、腐烂。 儒生们盲目的自狂自大,认为中国的位置是天下正中间最好的、认为儒家道德文章就是包治百病的良药、认为正义永远都在咱们儒生的嘴里······ —— 就像这次‘联金灭辽’,绝大部分大宋精英分子都是支持这种作死行为的。 只有极少数几个不得志的边缘人头脑比较清醒,他们坚决反对这个方案。 可是,人微言轻啊! 不要怪后世总是骂儒家官吏,总想把他们杀干净:权责对等!懂不懂?权力越大、责任越大! 掌控社会舆论和国家权力的儒生,连大宋与辽国的实际关系都没有弄清楚,就敢不顾严重后果、稀里糊涂的开战。 其实,站在辽国的立场,他们真心觉得自己很委屈! 幽云十六州这块地方的失去,是源自于后晋皇帝石敬瑭反唐自立。 石敬瑭因为实力不济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帮他打仗;石敬瑭就割让幽云十六州给辽国作酬谢礼物。 这片土地并不是辽国主动进攻中原夺过来的,而是实打实的付出了将士的鲜血给人帮忙、收取的报酬! 辽国不应该收吗? 辽国并不亏欠谁,更谈不上亏欠在当时还没有“出生”的大宋。 —— 在大宋成立之后,为了抢回这块地盘,主动进攻辽国。 宋辽两国在此反复拉锯战,打了二十五年。 谁占过一分钱的便宜?没有。 两国的实际控制区域基本没有大的变化,双方只是白白打死了一代人而已,谁都没有得到好处。 辽国本来想把女贞、蒙古这些北方部族逐步纳入华夏文化圈,驯化他们像契丹人一样写汉字、说汉话的。 如果这个计划最终成功,对辽宋、辽两国都是一件大好事。 辽国因为大宋的反复侵扰、死咬着‘幽云’不松嘴,它就不得不消耗大量的精力在南方防线,导致错过整合北方大草原的大好时机。辽国主要的工作重心都在南边,它的大后方就一直得不到有效治理。 女贞、蒙古这些隐患最终的爆发,后来不仅摧毁了辽国,也摧毁了华夏文化圈。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