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回 尉迟恭箭射高俅 (第3/3页)
:“不想童贯在此便开始寻我麻烦也!” 众兵将皆是压了一肚子的气,却也无从撒放。 六万余人马无一人进城,皆在城外扎营。 今日正是宣和二年腊月三十,除夕佳节。 童贯所部在清溪城内休整,欢欢喜喜的过起大年来。 美酒佳肴,鞭炮除岁,好不快乐! 而张叔夜的队伍,则在城外冷冷清清的守着营寨。 整个军营内死气沉沉,毫无新春喜悦。 这是张叔夜过的最凄冷的一个新年,也是最郁闷的。 待到宣和三年正月初五,童贯这才同张叔夜一军合兵一处。 两军共在一处,押解方腊往京城回师。 于路童贯看着张叔夜身裹纱布,不禁在心中幸灾乐祸。 却仍装作一脸忧虑问道:“叔夜兄,这是怎了?” 张叔夜见童贯这等表情,不禁心中冷笑。 但口中却道:“无妨,不过被一只蚊子抢先咬了口罢了。” 这话正是暗讽童贯抢功也,这童贯如何听不出张叔夜弦外之音? 童贯冷笑道:“那叔夜兄可要小心,莫总教蚊子抢了先。也许咬你的并非蚊子,而是翱空苍鹰是也!” 张叔夜朗声回应道:“是蚊是鹰,我心里有数!” 童贯冷笑连连,也不再言。 到了京师正好是宣和三年正月十五,元宵佳节之时。 宋徽宗见童贯擒了方腊,更是喜出望外当即于朝堂之上论功行赏。 徽宗与童贯君臣刚刚会面,立刻便封其为广阳郡王。 就这样,童贯成为了历史上唯一封王的宦官。 童贯此时的风头到了极致,哪还有张叔夜扳倒他的份儿? 韩世忠擒方腊有功,封为荡寇将军加万户候。 童贯之四大部将王禀,赵谭,毕胜,酆美,也得封重赏。 而后韩世忠于抗金战中屡立战功,位列中兴四将。 可以说童贯此次出奇兵抢功,不仅保住了自家性命。 还为大宋江山,提拔出了一位护国名将。 而张叔夜作为南征主帅,仅仅封了候爵。 张伯奋等众将仅仅受了些赏赐,官爵丝毫没有。 可怜张叔夜一伙雷将血战江南,到头来几乎成了徒劳。 方腊的结局自不必说了,庭讯后被判处凌迟之刑。 随后就是押赴市曹,剐了三日而死。 但至死,方腊却无一声叫苦。 待散朝后,张叔夜扶着后背创痛同两个儿子走在回府的路上。 张府之上,盖天锡和贺太平已等候多时。 正想与张叔夜报知山东荡寇军情,此时星君与雷部之战,已经有了根本的改变。。。。。。 且将话转回宣和二年十一月十五,乾坤关梁山军与郓城官军战事。 距梁山军攻破黑犀河已有数日的光景,期间梁山军与官军都未有动作。 双方一直保持着僵持状态,哪方都没有朝对方发起进攻。 就目前两边的状态来看,官军要惨的很多。 起初云陈徐三部会师郓城,尚有近十二万兵马。 后与梁山军交手官军输多胜少,已减员至近九万人马。 这也正是官军数日未出击的原因,不仅是人数问题。 主要是士气,实在是太低落了。 尤其是刘广父女,刘家兄弟死后便失魂丧魄一般。 相比之下,乾坤关梁山军一处。 则是胜多输少,十万人马有增无减。 梁山未出击的原因则是另有玄机也,尽在乾坤关军师徐绩掌握之中。 十一月十四日深夜,战事有了微妙的变化。 郓城夜空之上,忽地降临下一道青色光束。 这光束化作一人,直往陈希真房间而去。 但听得一声巴掌响动,一番言语道:“你这般拖沓,何时才能将梁山一百八贼尽数擒杀?” 又过了一时,那青色光束便望天空飞回。 不错,陈希真正是因为此人方才有了这般决定。 先前陈希真因自家失策,丢失黑犀河而一蹶不振。 却因此人一番语言,将陈希真激起。 此人便是陈希真师父是也,至于其底细此时还不宜揭露。 陈希真次日便与云天彪,徐槐商议,准备带走其部将回大名府补充兵力。 打算再带起数万人马,起码在人数上碾压乾坤关一筹。 云天彪和徐槐听此,也觉得有理。 这几仗兵力损耗巨大,的确应该补充一下。 而陈希真部将之中,刘麒和刘麟已然阵亡。 刘广不愿再相随陈希真,就留在了云天彪部下。 其所部的数万军就尽数留在了郓城,补充到了云天彪部中。 这也算是,陈希真对黑犀河一战自家失策的补偿。 所以只有祝永清,陈丽卿,苟桓,祝万年,栾廷玉,栾廷芳,真祥麟,范成龙,娄熊相随陈希真返回大名府。 就这样,陈希真率着其部将趁着茫茫夜色离开了郓城。 云天彪和徐槐等再城头之上望着陈希真等离开的背影,心中不住的感叹。 感叹的是,对于星君与雷部之争的茫然。 按天意来说这陈希真等一离开郓城,就再也没机会返回了。。。。。。 就在陈希真等离开郓城后的第二天,宣和二年十一月十六的清晨。 忽然有一名讯兵,到来了郓城。 这讯兵,乃是从山东首府济州而来。 他带来的消息,使云天彪和徐槐等众将几乎崩溃。 这消息就是,前番所擒的梁山俘虏尽数为梁山军救走。 云天彪惊道:“怎会如此?!” 那讯兵道:“都是高太尉的安排!” 云天彪道:“哪个高太尉?” 讯兵道:“就是高俅太尉嘛!” 云天彪又惊又怒道:“他怎会到了济州?!” 这问题我想不仅仅是云天彪要问,大家也同样要问。 这高俅不是在京师任殿帅府太尉吗,如何到了济州? 原来这高俅自前番梁山未得神将相助之时,被雷部围困紧急期间便开始想自家之事。 所谓自家之事,便是与雷部纠葛。 高俅深知,雷部对朝廷内的几个佞臣都是必除无疑的态度。 尤其是自家,迫害过雷部之中的陈希真父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