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30章 水分子分解器 (第1/1页)
单纯的39度,未必会让人窒息。 但是,如果是湿度也在90以上。甚至是超过95以上的话,那就难说了。 由于太热了,很多工人们只能穿着裤衩干活,隔十几分钟就拉起水管从头到脚浇水。热得受不了时,就走到工地从外面买来的大冰块上坐一会儿。在隧道里面,女人绝对是绝缘的。即使这样,一个班也只能撑两个小时。 每个人的身上都是湿漉漉的。 有冒水,有汗水。 就连裤裆都是湿的。 到了隧道的最里面,温度就更高了。足足42度以上。 在这里,不要说是干活了,就连呼吸都困难。主要是氧气不足。通风距离太远了。效率非常的低。 工人们都是站在齐腰深的雨水里面干活的。没有大型机械。 所有的大型机械,都没办法使用。 为什么? 电路啊! 电路不防水啊! 万一漏电,那后果就严重了。 发动机的进气口也是问题。 一般的工程机械,发动机进气口很容易被水淹了。 高强度的人工cao作,需要付出的体力是很大的。每个班次只能坚持两个小时。然后就必须换人。否则,就会有人休克。 小小的一个孤澜山隧道,聚集了一万三千多名工人,不是没有原因的。 十年来,工人都轮换了好几茬了。 能够坚持下来的,十个人里面只有一个。江栋、陈玉彬就是。 他们的愿望都很简单,就是赶紧将这条该死的孤澜山隧道挖通。他们都约好了,隧道不通,绝对不散。 “哪怕再干十年,都得将它打通了。”江栋言语决绝。 “干到退休!”陈玉彬也说道。 “你来的时候,才23岁吧。现在才几岁?” “反正是做好心理准备了。” 江栋介绍说,目前隧道主工程还有4000多米,平导层3000多米。 如果是其他的施工条件正常的隧道,最多几个月的时间,就能打通。剩下几个月的时间做后期,一年的时间,绝对可以完工了。 可是在这里,真的是不好说。 谁也不敢保证,再用三年的时间就能打通。只能说是预期。 万一又有什么意外呢? 那估计三年又三年了。 对于基建狂魔来说,孤澜山隧道是绝无仅有的。 “现在有些记者前来采访。但是我都不敢放他们进来。”江栋苦笑,“生怕吓到他们了。尤其是女记者。” “之前就有记者进来。还是男的。结果差点中暑。”陈玉彬也是后怕。 “我都没有中暑,他们也太娇贵了。”周玉郎插话。 “要不,你留下来和我们干几天?”江栋冷言回应。 “好。”周玉郎还真的是答应了。 “你不会是来真的吧?”王步安愕然说道。 “真的。”周玉郎摆出大义凛然的说道,“我要好好的研究一下这个案例。以后写入教科书里。就写我周玉郎的名字。” “那你的任务怎么办?” “我没有任务。” “被踢出来的?” “差不多吧。” “” 王步安无语了。 果然是被人踢出来的。估计是碍别人的事了。 也好,在这里锻炼几天也好。估计锻炼几天以后,他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会改变了。 “其实留下来也不错。我们的伙食还可以。”江栋笑着说道。 “那就更好了。”周玉郎真的是要留下来了。 江栋也不是客气的人。 你敢留下来,我就敢接受你。 你不是魔都交通大学毕业的吗?那正好看看你有什么本事。 我看看你是不是真的能够撑到七天。 很多初来乍到的大学生最多撑三天就开始打退堂鼓了。 七天以后,基本上就走人了。 什么工资不工资的,别人不在乎。 在这里干活,就算是有双倍补贴又怎么样?太艰苦了。 最重要的是,看不到希望啊! 说好是三年贯通。 万一三年不行呢? 那又得一个三年了。 人生有几个三年呢? 好像江栋、陈玉彬这样,将人生的最美好青春,都奉献在这个偏僻的闭塞的山沟沟里了。 昔日的青葱少年,现在都是枯槁汉子了。 十年的时间,江栋和自己宝贝女儿见面的时间还不到二十天。 说起这个,再坚强的汉子都得流泪啊。 有一个叫做李浩的大学生,在这里坚持了一年多。 开始的时候,根本不敢和家里人说起这里的真实情况。结果一年后,父母来看望他,看到这一切,当场就流泪了。 然后就是父母硬拽着自己的孩子,开车离开了。连工资都不要了。 “咱不缺这点工资!”李浩父亲说道。 这句话,江栋一直记得。 当时的他,心也是酸酸的,还涩涩的。 他能说什么呢? 他完全能理解。 谁愿意自己的宝贝孩子受这样的苦? 都是独生子女啊。 都是掌上明珠啊! 令他欣慰的是,不久以后,李浩又回来了。 他对江栋说,这条隧道不贯通,他绝对不离开。所有人都约好了,隧道贯通之日,不见不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