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工业霸王龙_第308章 背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08章 背书 (第1/1页)

    外星工业霸王龙第308章背书石中坚是一个很有趣的人。

    看起来完全不像是工程师。倒是像一个技术工人。

    事实上,他的确是从工人、技术员慢慢的做起来的。一步一个脚印。每一个岗位都做的非常的踏实。

    他没有非常耀眼的学历。但是实践经验非常的丰富。动手能力非常强。

    否则,他也不会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将牛魔王运输机给鼓捣出来了。

    这个时候的109研究所,还在琢磨图纸呢。

    石中坚和他的工人,都是士气高涨,战天斗地的。

    要说牛魔王是被设计出来的,不如说是在生产车间摸索出来的。生产车间就是设计室。

    “石总工,你好。

    “王总工,你好。”

    两人的见面,是规规矩矩的,感觉还有点尴尬。

    石中坚显然认为王步安是来挑毛病的。不由自主的,对王步安就有几分戒备的心理。

    王步安也不喜欢石中坚。主要是感觉对方的排斥心理太强。

    我又不是来抢你的劳动成果,你那么紧张做什么?

    运输机什么的,我还不想沾手呢。

    我现在很忙的好不好?

    每分钟几十亿上下好不好?

    但是你这样拼凑出来的飞机,我都不放心。

    如果是没有我的背书,你小子的飞机,绝对是不可能真正试飞的。

    对于这一点,王步安还是很自信的。

    因为,125就是出自他自己的手。

    对于蓬莱发动机的性能,没有谁比他更加的清楚。

    从上次试飞到现在,125的累计飞行时间,已经超过了2400小时。各方面的表现都非常优秀。

    零故障。

    零维护。

    零后期成本。

    刘振华之前只是下了五千台的订单。后来又追加了三千台。

    显然,空军兔是饥渴的太久了。

    这一次,是下定决心要一口气吃得饱饱的。

    每台只要800万人民币的售价,简直是做梦都能够笑出来啊。以后甚至可以考虑出口。

    看试飞基地的忙碌程度就知道了。

    超过十种的样机排着队等着试飞。

    其中,就有歼10,歼11等飞机的改型。

    本着循序渐进,逐层提升的原则,在歼八以后,就是歼10,歼11等飞机的改造型号出场了。

    王步安也是拿到了歼10改,歼11改的型号资料。还有歼12的。

    不过,这些型号不需要他背书。

    别人对自己的样机都是非常有信心的。

    “石总工,我能看看牛魔王的总体设计图纸吗?”王步安沉稳的问道。

    “请到这边来。”石中坚的语调终于是缓和了一点。

    估计他也是意识到了。王步安很重要。

    如果是没有王步安的背书,他的牛魔王就不可能上天。

    不管是你自己之前飞了多少次,获得了多少性能数据,都必须是在试飞中心这里通过考核,才能获得适航证。

    “请。”

    “请。”

    一行人进入旁边的大厅。

    这样的大厅有很多。基本上是一家公司一个。

    王步安扫了一眼周围。好家伙,热闹的好像是菜市场一样呢。人员进进出出的,忙碌的不行。

    “左边是歼10改型,成飞出品。”

    “右边是歼11改型,沈飞出品。”

    “左边第二家,是复活的歼12,南飞出品。”

    “右边第二家,是复活的东风113,哈飞出品。

    夏南如数家珍。

    他是非常优秀的飞行员。

    也是非常优秀的技术员。

    现在,他已经化身成为优秀的解说员。

    和一心想要回去特种部队的程凯龙,一心想要回去军舰上面的徐班不同,夏南是百分百的服从命令。他就是祖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上级既然将他派遣到王步安的身边,他就尽最大努力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王步安也喜欢夏南的诚恳性格。

    每次夏南叫到,他都是有求必应的。

    王步安特别留意了一下歼11的改型。

    当初的歼11,是在苏-27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苏-27是一款非常优秀的战斗机。我国在九十年代曾经大量的进口。

    现在,苏-27已经全部退役了。接替它的,是更加先进的歼11。直到目前,歼11依然是华夏空军的主力机种之一。

    歼11是重型战斗机。空重16吨,最大起飞重量33吨。作战半径1500公里。

    作为重型战斗机,歼11需要的,当然是最强大的心脏。

    125的出现,让它有机会脱胎换骨。

    夏南拉住一个熟人,询问了一下情况。

    歼11的新改型,叫做歼11,表示是换装了125发动机。

    上面对歼11的改型是非常重视的。

    想当初,华夏为了引进掌握苏-27重型战斗机,前后花费了将近200亿美元。超过建国以来对整个航空工业的总投资。中间还有无数的波折,几乎无法引进。最后还是靠着忆苦思甜的策略,才最终打动了北极熊。他们才允许出售苏-27给华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