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61章 儒医农 (第1/1页)
为国要忠,为民要仁,为事要义。 上不奉下不欺。 崇尚正派刚直,厌恶邪道歪理。 这是大汉朝一位太学博士的准则之说。 少时,父设学馆供家族子弟学习教研,也为其打下了良好基础。 今日,应好友之约前来长安图书馆一观。 进了这座所谓的大汉第一座完全公开式图书馆,夏侯胜便被惊到。 典籍何其多,上至黄帝炎帝,下至当下,一应典籍皆堆放其间。 澓中翁听闻却是摇头,“长公过誉了,虽典籍贤作诸多,却皆不是原本,还谈不上融百家之术。” 夏侯胜非是腐儒,不然,也不会和澓中翁成为挚交好友。 道不同不相为谋,道相同则恨不能同床相枕。 “非也非也,安之岂不知我?” “长安图书馆,已可与太学相较,虽皆是临摹之本,亦可将先贤著作之意表达而出,观之人也亦可从中领悟先贤之意。” “如此,大善!” 澓中翁哈哈大笑,看来,今日自己相邀这位好友却是对了。 “来,长公,里面还有许多精彩之处,待吾为汝一一讲解。” 澓中翁拉着夏侯胜走入长安图书馆深里。 吃过早饭,刘拓便随着鄂邑公主刘瑄乘坐马车前往长安图书馆。 马车之上,刘瑄问道:“汉王,听闻长安图书馆不限制任何人进入学习,如士子,如平民,甚至如女子,不知可是?” 刘拓点头,笑说:“学问本就该广而告之广而学之,大汉朝欲要发展,欲要强盛,就需要更多的才能之人加入,反观现如今,先帝举孝廉才能猎取才能之人一二,远远满足不了我大汉对于人才的需求。” “汉民千千万,倘若人人都能开化心智,那,矮子里面挑大个,起码也能冒出一两个非凡之辈。” 这就是属于大汉朝独有的人利,人口数量众多,那按照几率来说出大才能之人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这点,别国甭想比下去。 刘拓还知道,在西域,在欧洲,可能动用个几百人几千人就是灭国之战,搁在大汉朝试试,光是老百姓就能灭了你。 所以,刘拓要尽可能的传播学识,长安图书馆就是他迈出的第一步。 以后,还早着呢。 还有一点,眼下那些勋贵皆不知长安图书馆会带给大汉怎样的改变,不然,刘拓怕是开不起来这座图书馆。 早先有先帝的威慑在其中,诸人皆以为又是另外一座太学学馆,殊不知,两者大相径庭。 太学是勋贵之子才可进入,聆听大儒讲解经书等,而长安图书馆,则是朝着大汉朝底层人而去,希望对开化民智有大作用。 这般做的后果便是挤掉一些勋贵之子的官职,也会触及这些勋贵的利益。 俗话说: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刘拓无形之中动了长安城,乃至于大汉朝的所有勋贵的奶酪,想必讨不了好。 对于这点,刘拓却是不惧。 一个人要想做出点事,走一步看N步纵然是好事,可也极大的阻碍了他前进的步伐。 刘拓不管前方会有什么,踏过去就是了,踏不过去就杀过去,杀不过去就死在冲锋的路上。 唯唯诺诺,从来都不是刘拓的个人作风。 时间差,刘拓要打好这个时间差,在有限的时间内去做无限可能的事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