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纵横七九_第三章 印象香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 印象香江 (第1/1页)

    从亚皆老街的九龙城警署出来,秦煊长出了一口气。想到等一个月后拿到身份证,自己就正式成为一个生活在79年的香江人了,心中说不清到底是兴奋还是惆怅。

    顺便提一句,秦煊办理的是儿童身份证,在90年《成年岁数条例》修改之前,香江的法定成年年龄是21岁,也就是说秦煊同学还要顶着儿童的身份再混4年,实在是让他有些哭笑不得。

    言归正传。

    既然来到了香江,就不得不提一下香江特殊的经济环境。

    在上一世的时候,秦煊出于创作网络小说的缘故,曾经查阅过大量关于香江经济发展的资料。因为香江娱乐基本上就是伴随着香江经济的兴衰而起落的。

    正是源于香江经济的蓬勃发展令大量的热钱和资源涌入娱乐圈,加上民众消费能力的增加和市场的兴旺扩张,才造就了香江娱乐的辉煌。

    而当二十年后,香江本土完全丧失了自己的工业化,市场的萎缩也令整个的经济体系全部靠着金融和房地产来支撑,香江经济就此失去了活力。加上那时候内地已经发展起来,香江不再是整个华国对外的唯一桥头,失去了这个特殊地位的香江经济再度遭受重大打击,陷入了一潭死水之中。

    香江娱乐也随之死亡。大量的台前幕后人员不得不北望神州,到内地捞金。

    回到眼前的79年。

    这一年,正是香江经济进入发展快车道的起始之年。73年的石油危机和股市楼市崩盘的惨烈硝烟仿佛已经远去。香江经济开始向多元化发展,金融业、服务业和房地产业迅速发展,为香江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与此同时,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现在的香江轻工业依然发达,特别是电子产品、小家电产品、制衣行业、玩具产品等等,都位居世界前列,大量的出口贸易,给香江的发展加添了助推器。

    那位名震全球华人圈的李超人不就是做塑胶花起家的么。

    说到李超人,就有必要再说一下他在77年击败老牌英资财团怡和,投得中环、金钟地铁站上盖物业的一战。正是这一战,让李超人从“地产新秀”蜕变为“地产大亨”,不但得到巨额的利润,还收获了莫大的声誉,可谓是“一飞冲天”!

    为什么李超人会不惜代价去投标?正是因为随着地铁施工的不断进行,使得地铁沿线的房地产项目,迅速地进入了火热状态。

    而就在今年的10月1日,香江首条地铁线路开通,成为第三个开通地铁的华国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香江特殊的地貌,地铁多是采用炸药炸开再开挖,所以那时的香江人在每天的中午12点和下午6点,总能准时地听到“轰隆隆”两声炮响。

    地铁的开通,也带动了其它普通房地产的增值,这也成了香江又一次房价腾飞的开始。香江房地产也迎来了最重要的发展时期,一大批新兴地产集团崛起,李超人的长江实业和李四叔的恒基兆业就是在这个时间段高速发展起来的。

    正是因为这样多元发展、百花齐放的发展模式,香江经济才能在八十年代进入自己的黄金时代。

    当然,这些东西对于现在的秦煊来说太遥远了,虽然他也有做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却也十分明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理。

    目前对他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没错,是先要养活自己。再说他也不好意思老是赖在周闰发的家里。

    为了不至于流落街头,秦煊除了拜托周闰发搜集各种报刊杂志以便于了解当前的香江社会外,还在做着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

    做笔记!

    你没看错,对于现在的秦煊来说,首要大事莫过于把脑海中庞大的未来信息给记录下来。

    人的记忆可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淡化。当然也不是消失,而是会隐藏在记忆的深处,让人不自觉地就忽略过去,只有在事到临头的时候才会想起来。

    这对于秦煊来说就是莫大的损失了。与他而言,拥有的最大最宝贵的财富无疑就是超前四十年的未来记忆,可以说这就是他在这个时代安身立命的根本,怎么重视都不为过。为了不让记忆浪费掉,最好的办法当然是把它记录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

    因此,在接下来一段很长的时间当中,秦煊只要有空,便将自己关在房间中用笔记本记录下脑海中的各种信息,包括剧本、歌曲、综艺、事件、资讯、人物等等。同时也包括了内地、欧美、日韩的信息,反正只要他能够想起来,不管有用没用,都先记录下来再说。

    当然,为了避免笔记本落在外人手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秦煊都是采用精简的提要来记录,保证只有自己可以看懂。

    比如“799,李,和黄”,就代表79年9月,李超人旗下的长江实业集团,以6.93亿港币的资产,控股了市值62亿港币的和记黄埔,完成了“蛇吞象”的惊天壮举!成为香江第一个控股英资洋行的华人,名震香江。

    又比如“803,周,许,沪海”,就代表着80年3月,由周闰发和赵雅之主演的超神剧《沪海滩》在无线播放,引起万人空巷的意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