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七章:长安米贵 (第1/1页)
“收多少路费合适,这个问题不用那么着急,等把路修好了再说。 至于朝廷会不会同意,朝廷为什么会不同意呢?整条路都不需要朝廷投入一个铜板,朝廷却因此多了一条,可以迅速反应的路,这条路的军事意义,可是比民用的意义还要大上一些。 你试想一下,假设皇帝现在正在东都洛阳的行宫,帝都突然有大事发生,皇帝是不是可以通过这条水泥路,迅速的回到长安,处理突发情况。 修好了长安到洛阳的水泥路,以后长安到各州郡的路,都可以修水泥路,商人可以因此得利,百姓因为参与修路,也可以赚到一份相当不错的工钱,朝廷到各地的路况好了,处理突发状况的效益,也会大大的提高。 朝廷不仅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而且还能够因为修路,大大的繁荣经济,增加税收,可谓是一举数得,朝廷实在是没有什么,反对修水泥路的理由。”李中华非常自信的说道。 “那万一没有多少人愿意,为走水泥路买单,宁可走以前的官道,那我们到时候连成本都收不回来,岂不是亏大了,妾身还是觉得,修水泥路的这个风险,实在是有些太大了。”武则天摇了摇头,很是犹豫的说道。 武则天的目光,或者说是这个时代的人,目光看不到那么长远,其实也是很正常的,李中华并没有觉得有多奇怪。 虽然武则天掌管着家中的生意,己经有十年之久了,按理说处事应该非常成熟,但李中华交给她管理的生意,简直是不要太好,那里有什么风险可担心的? 基本上生意都是自己找上门的,根本不需要她去想办法,推销产品,她管得最多的,还是生产上的人事安排,各店铺的掌柜等销售管理人员,以及与各家合作结算分帐方面的事情。 投资方面也很简单,无非就是在哪里多开一家分店,产品供不应求时,加大产量,多招聘一些工人。 那些投资可以说是半点风险都没有,只要投入了进去,马上就可以看到回报。 投资修水泥路,那可是前所未有过的事情,谁也没有干过。 不要说是投资修水泥路了,就是普通的路,也从来没有私人投资修过,就算是有善心人出钱修过路,那也只是一段很短的路。 至于收取过路费,那更是自古以来从未有过的事情,那些土匪山贼拦路打劫的另外。 李中华只能耐心的给武则天,讲解一些后世先进的理念了。 “商人以谋求最大的利益为原则,如果从洛阳运送一批货到长安售卖,走普通的官道,不仅要忍受一路颠簸,而且要用十天时间,耗费在路上。 而走我们修建的水泥路,运送货物的马车,就会跑得很快,根本不用担心,天气突然下雨之后,车轮会陷进泥坑里,从洛阳跑到长安,只需要三天的时间,那你说商人是愿意出点路费走水泥路,还是走免费的官道。”李中华问道。 “三天就能从洛阳,把货物拉到长安,那肯定是愿意出点路费,走水泥路了,早到长安一天,也可以早一天把货物卖出去。”武则天不加思索,毫不犹豫的说道。 “这样不就对了吗?那你还需要担心,没有人愿意走收费的水泥路吗?”李中华长长的松了一口气,笑了笑说道。 武则天还真是有些固执啊!劝说她可是费了不少的口水。 “如果害怕承担太大风险的话,也可以进行招商的嘛,相信很多人看到了水泥的效果,都是不会介绍投资,一起来修这一条,从西都长安,到东都洛阳的水泥路的。”李中华又提出了建议道。 对于这条水泥路,李中花心里其时一点都不担心,朝廷会拒绝修路。 如今的帝都长安城,面临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粮食问题。 从地理位置看,长安城周围八百里秦川,基本可以为居民提供日常饮食所需。 但事实上,由于长安城集中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豪门贵族、以及前来经商的欧亚各国商人,数百万的外来人口消费的口粮难以量计。 而陇西一带大部分为御马监属地,主要为朝廷养马所用,并不用于农耕。 关中地区的农业经济,本来相当发达,故从西周到唐代,长安屡为建都之地。 然而自东汉以来,关中地区的农业经济,在全国的重要性便日益下降,加上关中适宜农耕的土地面积有限,随着人口的增殖,统治机构的膨胀,粮食供应成为长安的一大难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