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9章 成功解答 (第1/1页)
沈旭深吸口气,他已经肯定这个世界出自哪里。 桃花源记!! 一个只有沈旭才记得的完整故事。 他以前语文很好,到现在也还能记得以前学习的古文。 之前副本给出的解释就是桃花源记中前一小段的意思。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作品,初中时老师只告诉他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但沈旭却嗤之以鼻。 不是不尊重陶渊明,而是认为所谓的专家解读不过如此罢了。 他们是从哪里看出这么多东西? 他咋就没看出来? 他当时迷的是灵异小说,什么盗墓笔记、鬼吹灯等鬼故事他都极感兴趣。 所以当他再看桃花源记时,他产生了不一样的想法。 为什么陶渊明表达的是理想和不满?为什么不能是陶渊明撞鬼了? 沈旭当时会这么想不是没有道理的。 和副本的问题一样,他当时也考虑过渔人为什么会迷路? 沈旭不相信所谓专家那一套,因为不合理。 在古代,不可能有什么高新产业,能种地和捕鱼都算好的了,很多产业都是世代相承。 由此可推断渔人的父亲,乃至他的爷爷、他的祖宗都有可能是渔夫。 照这个推论去反推,渔人从小就不断接触附近水域,不应该对附近水域熟悉得如同自己家一样吗? 那为什么还会迷路? 活了那么久,为什么现在才遇到桃花林? 这就让沈旭有了后面的猜想。 渔人遇见桃花林后,还发现了山里有一个小口,这个入口起初很小,只能容人经过,走了10来步后就豁然开朗。 爱屋及乌,沈旭对灵异周边也有研究,古代的墓道一般设置就是狭窄到逐渐宽阔。 乍一看,这不是古道墓道的常规设置? 接下来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更让沈旭确定了这一猜想。 以前古代的皇宫,确实会被规划得很仔细,每一方、每一寸每一丈都有详细规定,甚至每一条线都有长度要求。 但那是皇宫,一个在山沟里的小村落,逼仄落后,却每户人家都把房舍弄得整整齐齐,可能吗? 就算是现代的很多农村都无法做到,一般来说村子的格局是错乱交错,房屋围绕祠堂修建这才是村子的正确打开方式。 而且陶渊明在原文中也没有提到小村落有阶级权利,想让所有人都按整齐的格局修建房屋,这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除了一种情况! 在他生活的地球,中国的古代,历个朝代都极为重视坟墓。 死者为大,这是古代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 这种思想广为流传,尤其以历代皇帝为首,哪一个朝代,哪一个皇帝不重视自己的坟墓? 看看秦始皇陵、乾陵、黄帝陵、昭陵、清东陵、清西陵、西夏王陵等等。 其规模之大,用人之广,就可以看出他们的重视程度。 就拿秦始皇陵来比喻,陵园总面积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78个故宫的大小,历时39年建成,共征集了72万人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