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地外理性生命之通俗的AI_第十六章,疗养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六章,疗养院 (第1/1页)

    如果时间可以装进一个瓶子,要做的第一件事,把每一天都有存起来,再和你一起慢慢度过。

    五位志愿者各自有不同的知识背景,智力和学识参差不齐。要深刻地理解脑科学,并最终胜任这个任务,必须进行专业的培训,这个任务早就在计划之中。

    培训由戴纵伟来组织执行,这是一次封闭隔离式的培训。找一处僻静的院子,最好环境优美一点,并不是什么难事。在黔南大山深处,最不缺的就是好山水。

    从“天眼”往南直线距离大约70公里,有一条红水河,红水河上有一座大坝,河的上游被大坝塞成了一个水库,水库随旧河谷蜿蜒了上百公里,围住了一大片原始森林;许多小溪流分布在这些森林的峻岭之间,汇聚到山谷中的水库,成为水库的水源补充。这个曲折的水库把大山的三面都包围了起来,若要进出大山,需要坐船穿过水库。在大山的中间有一个特别的干部疗养院,秘密地建在水库围起来的森林里。

    这干部疗养院并不对外开放,规模也不大,条件却并不逊。有时候用于秘密的会务,有时候用于检察院对职务犯罪隔离审查。住进来的人得级别够,哪怕是被审问。一般人是进不来的,只有厅级以上高级干部,才会被检察院安排在这里进行审问。

    现在,这个疗养院被五位“思维志愿者”所占用,他们要借用这个僻静之所培训,完成最后一项测试之前的培训。除了环境自然、僻静,另一个值得称赞的是伙食,用客人的话说:这里的米饭都比外面的香。

    没有城市的喧嚣,山里的村民纯朴得只会对陌生人憨笑。没有引诱市民消费的广告,也没有可随意购买的商品,到达最近的集市也需要20公里,每10天才有一次赶集,即使要买一支牙刷也需要提前几天计划好。集市上卖rou的屠夫虽然长相凶悍,但绝对不会缺斤少两,他有勇气杀猪,但绝没胆量宰客,圈子太小,名声很重要。村民们并不富裕,但也并不觉得穷,只要计划好你所有的资源,就会富足。村民们会习惯性地珍惜任何一种物资,不愿意浪费一切;村民更愿意用产自大山里的资源,解决大山里生活的需要,他们的房屋或屋子里用具,几乎都是取材于山里的竹子、木头。

    疗养院建在大山中,也有专职采购和司机,物资供应很及时。想必这里长期接待的都是十分挑剔的客人,服务因为挑剔而变得很讲究。这些做作的客人,好不容易做回颐指气使的主人,必定会淋漓尽致地发挥。不尊重服务人员的高贵客人,骨子里还是贫贱。贫贱的人一旦受到高级的待遇,最需要掩饰的就是贫贱的内心。即使在大山深处,也能保持无差异的各种城市便利,极度能满足各式虚荣的心,恰好是农村出身的女孩会对原生态农作工具大呼惊奇,似乎从未见过,用惊奇的表情与自己的出身划清界线。

    殷思雪一定要喝一种国外进口的矿泉水,在疗养院只能提供本地产的矿泉水,殷思雪为这事别扭。来这里住的非富即贵,工作人员算是见过世面的,服务人员对这些不觉得奇怪,各式的客人他们都见过,早就习惯了。这里的矿泉水是纯天然的,没有广告的包装,水质并不一定比商店里的高档白水差。殷思雪这么做无非认为自己是城里人,城里人在乡下,要故意地优越给别人看。

    服务人员一面会满足殷思雪的需求,另一面却对殷思雪极尽的鄙夷!有的客人极力彰显对乡野蛮荒的嫌弃,极力彰显自己与城市富足之间不可分割;还有一些人,仅仅是为了显示自己很重要,对来之不易的珍贵资源保持无视或挥霍;还有的人,把村民手上的老茧看成了污垢,把村民的憨笑当成了心怀不轨。殷思雪就是他们眼中这类人。

    殷思雪之前的命运是悲惨的,在那些贫穷的日子里,她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一瓶白水也要卖几十块钱,就因为是进口的吗?后来她明白了,那不是水有什么不同,而是身份。有了身份,就有了尊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