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58章 深夜的尖叫声 (第1/4页)
第158章深夜的尖叫声 我接着说道:“相传纪少瑜幼年时,才华并不出众,但是他非常刻苦用功,他的诚心感动了文神,有一天晚上,他看书不知不觉地睡着了,梦见著名的文人把一支笔送给了他,并告诉他用这支笔能够写出最漂亮的文章。【】:7777772e766f6474772e636f6d纪不瑜梦醒之后,果然在枕边发现一支非同寻常的毛笔。从此,纪少瑜的文章大有长进。终于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纪少瑜是南朝有名的文士,他自幼专攻六经,善于谈吐,对答如流,深受当时读书人的钦佩,后来官至东京大学士。这一典故如今被借用于表示才思日进的意思。 刘知远笑着颔首,看似十分赞赏我的文才,他笑着补充道:“张孝祥在鹧鸪天就用了这个典故:忆昔彤庭望日华,匆匆枯笔梦生花。还有,许多人常误以为梦笔生花和妙笔生花看做一个成语,实则它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成语。” 这人果然十分较真啊 我在想如果刘知远不从商,也一定会成为一个有作为的学者,他这种较真的精神,正是做学问必备而且最关键的素质 “来,喝酒,”叶青云端起酒杯,提议道,“我们别只顾谈论文史,多么美好的夜晚啊”他环视一圈,目光落在夕儿身上,开了一句看似十分暧昧的玩笑道,“这注定是一个女人和六个男人的夜晚呀” 大家都端着酒杯,看着夕儿哈哈大笑起来。 夕儿报以很得体的微笑,但是,她的香腮却红了,我坐在她旁边,看得最清楚。篝火映照着她精美的面孔,分外动人。 酒过三旬,刘知远兴味未尽,他环顾左右道:“你们谁知道我的名字出处在哪里呀” 在场其它人都面面相觑,钟楚南和叶青云对视一眼后,都低下脸去。 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敢说,怕说错了得罪刘知远,还是确实对此不知。 我也犹豫着,吃不准到底说还是不说 “好吧给大家来点奖励,”刘知远爽朗地一笑道,“如果在座的其中任何一个能答出来,我刘知远下次决定单独请ta喝酒,而且要喝个痛快” 刘知远都这么说了,依然没人肯出头,钟楚南和叶青云貌似在求稳。 我心里一横,我和夕儿必须要进取,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董事长,我斗胆一说,”我摸着鼻子,看着刘知远笑笑道,“如果我无意冒犯您,还请你多谅解我的无知。” 刘知远的目光再次投向我,眼睛再次一亮,他朗声道:“好小顾,你但说无妨。” 我笑笑道:“刘知远,乃是五代后汉的开国皇帝名讳,此人赶走了契丹军,是五代时汉族的中兴之主,功秉秋千。” 我顿了一下,以察刘知远的态度,他一直含笑看着我,见我停顿,他忙抬手示意我继续说下去。 我笑了笑,继续道:“卖国贼石敬瑭割幽云十六州给契丹后,就是刘知远死抗契丹,才至中原没有完全落入异族之手。因为无幽云,中原就无险可守。” 我说的都是后汉这位开国皇帝好的一面,关于不好的一面更多,自然不适合说出口。我猜钟楚南和叶青云之所以沉默不响,也正是不知道如何开口吧因为这位皇帝贬过于褒,不好评说,如果对这部分历史知之不详的话,那就很难把握话语的火候。 刘知远生逢乱世,在其主要政治和军事活动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就是对契丹的态度。契丹是鲜卑族的一支,唐后期逐渐成为北方强悍的势力,后唐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在太原举兵叛唐,在契丹帮助下建立了后晋。为了报答契丹的帮助,不惜将燕云十六州割让,并称比他小11岁的耶律德光为父。从此中原门户大开,无险可守。在这方面,刘知远比石敬璃要看得远些,做法上也有所区别。虽然他和石敬瑭同被契丹呼“儿”,但刘知远则认为:称臣即可,当儿子则太过分,多送些金帛使辽兵援助而不必以割地相许,割地会造成将来后患无穷。可见他对契丹更多的是主张笼络、利用以图中原,况且他还曾两次大破契丹,直至称帝后也没有中断同契丹的战事。 作为一个文学青年,五代十国史我还是多多少少有所了解的,而且我似乎更加理解夕儿此次带来我来此的深刻用意。我顾阳是个文学青年,而刘知远是个儒商,自然会有诸多共同话题,很容易互生好感。 等讲完,刘知远带头鼓掌,他看着我爽朗一笑道:“小顾,你果然才高过人啊史学家对这位跟我同名的皇帝评价多为批评。各种看法不无道理。但是,要知道五代十国是一个纷扰割裂的时期,是唐朝后期方镇割据进一步发展的时期,人民不但备受封建军阀残暴统治的痛苦,而且还受到契丹进扰的祸害。后汉这位皇帝作为这一动荡时期的封建帝王,在战乱中利用军事实力和政治权术获得了统治地位,自然给中原人民带来了许多灾难,但他努力遏制契丹的南侵,对恢复和发展中原地区的生产起到某种积极的作用” 说到这里,他顿了下,跟我交换了一个眼神,他笑着继续道:“大家可能还在纳闷为什么我父亲会要给我起这么一个名字,我那个身为小学历史老师的父亲,给我取这样一个名字的用意究竟何在关于这个问题,我想把它作为一个特殊形式的奖励奖赏给敢于说真话的人。” 说着他把温和的眼神向我投了过来,“小顾,我刘知远从不食言,改日定与你一醉方休” 我摸着鼻子,迎他的目光笑了笑道:“承蒙董事长厚爱” 我心中蓦地意识到一个问题,或许刘知远今晚提到这个话题的本意,并非想考察各位的史学知识。而是有别的什么用意 大家围着篝火又聊了一会儿,月亮突然钻进云层里去了,深蓝色的夜空顿时变得黝黯起来,星星都隐去了。突然就淅淅沥沥地下起小雨来。 导游嘟囔了一句道:“山里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了。” 好在大家已经吃得差不多了,奔波了一天,也都累了。河边树林边上总共搭了四个帐篷,除了林夕儿一个人一个帐篷,我们六个男人俩人一个帐篷。而我和导游是一个帐篷。 外面的雨似乎下大了。 我们大家一起将东西搬运进帐篷,然后大家互道晚安,纷纷钻进了各自的帐篷里。我、林夕儿走在最后,并肩向帐篷走去。 “哎要是不下雨该多好啊有星星,有月亮,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山中之夜”我仰头看黝黑的夜空,不无惋惜地说。 还有佳人,我还准备等晚宴之后,叫夕儿去河边散散步呢。沿着河边,并肩徜徉向前,听着潺潺的流水声,听着温柔虫鸣声,头顶繁星,沐着夜风,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是呀”夕儿接道,“多么宁静美好的夜晚。” 已经到了夕儿的帐篷边上,她顿住脚步。 我也顿住脚步。 她伸手遮了一下细雨,朝我呡唇一笑说:“顾阳,你方才的表现非常出色,我没看错你呢” “你千万别落了那个出字了,”我看着她笑道,摸了一下鼻子。 夕儿愣了两秒钟,蓦地明白我话里的意思,她嗔我一眼说:“落了也对,你本来就是非常色。哼” 我笑了笑,正色道:“只是,那条普德莱现在依然还没送出去” 夕儿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