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零五章 商议过程 (第1/1页)
三国战神马孟起虎牢关下,小将扬名第二百零五章商议过程马超也没有料到,在他即将攻下整个河西走廊的时候,会冒出来这么一件破事儿。 若是在战场上忽逢巨变,遭遇埋伏,大败亏输之类的话,也就罢了。毕竟,猎犬终须山上葬,将军难免阵前亡。在沙场上混日子的人,死生尚且预料不准,变化无常,更何况胜败? 尽管马家的实力在经过几年的扩张和发展之后,已然不弱,而河西走廊一带,尽管地方不小,但却分为很多区域,各方势力盘根错节,相互掣肘,无法拧成一股绳,化为一股力量。 况且了,如今河西走廊一带的各大统领,基本上都没有野心和实力去统一整个河西地带。 因此,马超此处出兵攻打河西走廊一带,尽管难度系数很大,但那更多的是在后勤保障方面的难度,以及由于对敌方具体军情了解不够深入而导致的难度。 真要说起来沙场对决,正面碰撞,马家的实力完全不怵一盘散沙的河西走廊各大势力。 但是,就算马家的实力能够稳压河西走廊各大势力一头,那也不能说明他们就一定会必胜,尤其是在具体的战斗中会必胜。 或许,他们赢得整场战争胜利的可能性会比较大一些。但在这个过程中间,肯定会有胜有败,就算他们每一次的实力都超过了对方,也会有胜有败。 原因很简单,战场之上,形势瞬息万变,谁也不能预料到下一秒将会发生什么。在这种情况下,一般的将领只能做出预估,这场战斗打赢的把握大概是多少,这种。 但若是求全责备,让将领们一定要讲清楚,这场战斗能胜还是会败,或者说在实力超过对方的情况下,能否保证百分之百的胜利,这些其实都是天方夜谭,完全不可能做到的事儿。 因此,尽管到了即将结束这场战争的时候,马超的心神已经不由自主地松懈了一些。但是,如果是在战斗上出现了一些波折,一些意外,一些不利于马家的事情,他也能够理解,能够接受。 然而,如今发生的这事儿,却让他有些哭笑不得,也有些不知该如何来应对了。 虽说目前的局面也是由于战斗而引起的,由于敦煌郡内的敌军突发性地战略转移,以及马超之前为了掌控所有局面,不让这攻占河西走廊的最后一郡的过程中出现意外,所以派出了自己的两个没有多少战斗经验的弟弟去攻打冥安城池,并阻挡一切来犯之敌,阻挡住敌人的退路。 所有这一切导致的结果就是,敦煌郡内的大部队忽然撤离,遇上了防备不及的马休和马岱二人。 尽管马休和马岱二人所带领的部队,原本就有着截断敦煌郡东南部分的道路,防止和消灭万一可能出现的敌军的任务。 但是,截断逃兵的逃亡之路,歼灭军心涣散、斗志全无的溃兵,和硬刚战略转移的大部队,阻挡住敌军战略转移的步伐,那可完全是两个概念。 一个面对的是人心惶惶的残兵败将,一个面临的是准备充足、士气高昂的正规部队,对于马休和马岱这样的战场新手而言,结果不言而喻。 若是前者,他们俩凭借着个人勇武,自己麾下中层将领的给力程度,马家军士卒整体上的精髓程度,完全可以战而胜之。 但如果是后者,只靠着一波莽,只靠着个人勇武,只靠着硬实力死拼,而不是靠着统帅和指挥大军,整合出大军的整体实力,灵活运用,捕捉战机,在关键时刻给予敌军会心一击,那样的话就很难取得比较大的战果了。 尤其是敌方的兵力数量还远在马休和马岱的部队之上,足有两倍之多,超过了一万。 这样的情况下,从未单独指挥过大兵团作战的马休和马岱,自然无法抵挡住这样的攻势。 而前几天的战斗情形,在如今看来已经很清晰明了了,马休和马岱遇上了敦煌郡内的大部队,见猎心喜,年轻好胜,丝毫没有畏惧,也不顾几名中层将领的阻挡,直接带着人马和对方硬刚了起来。 尽管马休和马岱的一波莽也给敌人带来了不小的伤害,甚至让敦煌军将领有些慌张,以为马家军早就预料到了他们会瞒天过海,早就派大军在这里阻挡他们了。 不过,等到敦煌军将领反应过来之后,整顿好心态,重新组织军队,对马休和马岱发起了狂猛的进攻。 让你惊吓老子,让你得瑟,搞的我以为有大军在这里,原来是一群毛头小子! 既然如此,那也就别怪我不客气了。打不过马超的大部队,我承认,我服气。但打不过你们,那就是说笑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