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应援徐州 (第2/2页)
,你把四朝古都相互连上,最短距离的交界点是哪里?” “……徐州。”黎嘉骏觉得的军事地理素养被点亮了。 “接着,你看,徐州虽然西面一马平川,但北临山东丘陵地带,南面江南密布的水网,是两者的交界处,要北上必须通过水网,要南下必须通过丘陵,而要西侵,则必须通过两者,通过两者,意味着必须过徐州,无论要往哪边去,徐州都是那扇绕不过的大门……” 黎嘉骏听着,越听越心惊。 “三国时徐州即是吴魏胶着之处,至宋朝金兵南下亦止步徐州,后有朱元璋得徐州而窥洛阳从而推翻元朝,你看这儿……”席先生点了点一个地方,“这儿认得吧?” “沛县……哦!刘,刘备老家!” “……刘邦。” “对对对,哎我老混起来。”黎嘉骏吐舌头,蛮不好意思的拿头,一面手指就顺着沛县就开始往上看。 席先生还在说:“自古有九朝帝王徐州籍的说法,西楚霸王项羽定都彭城,汉高祖刘邦出自沛县,东吴孙权生于徐州下邳,南朝梁武帝萧衍……” “枣庄!” “……不是,是古徐州刺史部,东海郡兰陵县。”席先生断然否定。 “先生!让我去吧!”黎嘉骏激动的抬起头。 “你喜欢萧衍?可他不是枣庄人,你连他出身都……” “不是不是,先生,我不是喜欢萧衍。”黎嘉骏急得忍不住打断席先生的话,“我是说,我喜欢枣庄,哦不不,不是喜欢,额,我知道枣庄。” “……知道枣庄的人,多了去了。” “哎哎。”黎嘉骏原地转圈,她都不知道该怎么说,“反正先生,我能去吗,我想去,相当相当想!额……台儿庄是在那儿吧?” 席先生沉默良久,点头:“是。”他看着黎嘉骏欲言又止,最后还是没忍住,“你倒是,知道台儿庄。” 黎嘉骏此时脑子都在发热,拼命点头:“我我我我知道!”
席先生没有被她那股突来的热力烧到,反而背起手沉吟起来,他转了两圈,又确认道:“你真要去?你可知道,虽然不是士兵,可是前线变化多端,一个不慎,就会丢掉性命?” “没人比我更清楚了。”黎嘉骏笑笑,“您让丁先生回来吧,他很久没休息了吧。” 席先生没否认,他表情严肃:“你先出去吧,冷静一下,我再考虑考虑。” “别呀先生!等我冷静过,我说不定就怂了啊!你现在直接一口答应!我肯定硬着头皮也上了!”黎嘉骏急得口不择言。 席先生哭笑不得:“你这是什么说法,这岂不是让我趁人之危?” “先生!我说真的!我肯定不后悔!”黎嘉骏急得跳脚。 “哎。”席先生长叹一声,点点头,“不后悔?” “不后悔!”后悔也只能硬着头皮了,黎嘉骏心想。 “那去准备准备吧,不出这几天了。”席先生摆摆手,“最近联合国来了一些英法美德的媒体记者准备前往徐州采访,租界专门派了一架专机载他们过去,我们主编与《字林西报》的几位主编相熟,争取到了两个座位,我本打算陪同卢燃先过去,如果你愿意,那就顺便换了你丁先生回来吧,他也实在是辛苦了。” 都不用奔波的!黎嘉骏刚有点小冷却的热情又高涨起来,点头哈腰:“是是是!谢谢谢!我这就去准备!”说罢她走了出去,关上门,长长的吁了口气,一转头面对空旷安静的办公大厅,忽然愣住了。 ……刚才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 ……是什么呢? ……怎么突然想不起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有关刘湘,有一个故事我记忆很深 抗战初期,校长召开全国将领会议(又说是国防会议),商量打不打,怎么打。 虽然都是主战,但是在“地主”心态下,在座将军大多只喊口号,不上干货。 唯独刘湘拍案而起,吧啦吧啦悉数他要出多少人:“抗战,四川可出兵30万,供给壮丁500万,供给粮食若干万石!”讲了两个多钟头。 当时所有人都呵呵了,在场排排坐,论战斗力论财力川军垫底,离日本的距离倒是全国第一,站着说话真不嫌腰疼。 谁知刘湘一回川,转头就拉起了队伍,轰轰烈烈的出川了,还真如他所说,一点都不带水分。 这一点上讲,真是条汉子。 至于韩复渠 争议比较大,有说他为了保枪杆子避战,也有说他主战但是主力炮兵被校长调走才打不过,但是各方说法有一点却是统一的。 他打了一点,打不过,带着兵就一路退,退得义无反顾,从校长到临近战区司令全都让他不许退快守住,他全都一句“南京都掉了,还守xx干嘛”(类似的话)顶回来,一直到掉完整个山东。 他和李服膺的差别就是,李服膺是打到无兵,他则是为了所谓的保存实力而一触即溃。 韩复渠看履历可以知道,也是一个从草根爬上来的乱世x雄,然而(我估计)东北王的身份让他犯了很多他的前任都有的错误,奢靡的生活迷住了他的双眼,让他变得短视而妄图自保,想保存自己这一地盘,任你外面天翻地覆,当时甚至和日本签了一个条约,大致意思是山东省保持中立,你们不打我,我也不抄你们后路,结果日本早上签好,晚上就拉开了他的大腿…… 多方分析之下不难猜出,南京之后,不少人已经认定中国必败,而韩复渠,就是其中之一,只是他当时竟然没明白,既然他认定了中国必败,那么山东,又怎么能逃得脱? 以上仅个人言论,有谬误和不赞同欢迎讨论,拒绝无脑喷。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