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节 (第2/3页)
。 后来,联军在以郑庄公为核心的领导团体的英明领导下,取得了对宋战争的巨大胜利。这是后话,后面会有介绍。 天子要出征 郑国冒充中央军讨伐宋国之后,天下就知道郑国是在假传圣旨了。齐国和鲁国得便宜卖乖,说自己也是受害者。 周桓王气得够戗,大骂郑庄公是骗子。可惜那时候没有新闻发布会,否则开新闻发布会谴责郑国了。 转眼间又过了五年,这五年郑庄公再也没去洛邑。上次去了给了十车谷子,跟打发叫花子一样,谁还去啊 偏偏你不去了,他还想你。 “五年不来拜年了,五年啊,孩子都生一堆了,郑国离这么近,竟然不来朝拜,这简直是目无中央嘛。”周桓王拽着官腔说,他很生气。 天子生气是什么后果秦始皇后来说过: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说白了,就是战争。 周桓王决定讨伐郑国,连当年冒充中央军的账一起算。 听说要讨伐郑国,周公赶紧劝,桓王不听;顶替了郑庄公总理职位的虢公也劝,桓王也不听。 既然最高领导人下了决心要打,那就打吧,想想看,假冒天子以令诸侯都那么大威力,真天子来号令诸侯,那不是更有威力冒充中央军都能打胜仗,真中央军打假中央军还会有问题 还真有问题。 天子被人假冒过了,基本上就不值钱了。中央军被人冒充过了,战斗力就不行了。 所以,假冒伪劣的害处是很大的。 周桓王给各地诸侯下了动员令,结果呢几个大国中,秦国正抗戎呢,没时间;晋国正内乱呢,没精力;齐国和鲁国正准备联姻办喜事呢,没兴趣。至于那些小国,有装傻的有充愣的,总之,能不来都不来。 费了半天劲,只有蔡国、陈国和卫国表示服从中央,起兵助战。 仗还没打,周桓王已经输了一阵。堂堂天子,号召力也就这样,还不如卫国郑国这样的诸侯国。 怎么办周桓王现在已经是骑虎难下。不打,那以后更没人听他的。所以,只能打,而且只能打赢,不能打输。打赢了,可以借机重树权威,打输了呢周桓王不敢去想。 正因为如此,桓王决定御驾亲征。 赌博,这就是一场赌博。就像一个炒股被套的,他拿出更多的钱来搏。而往往,他会输得更惨。 中央军一败涂地 郑庄公三十七年前707年,周朝军队会同卫国、蔡国和陈**队,进攻郑国,直逼荥阳。周桓王亲自带队,周公和虢公也都随军。 郑国万万没有想到,周桓王竟然搞这么高的规格来打自己,用句现代话说,那是五套班子都到齐了。 郑庄公紧急召开大会,讨论眼前的形势。 基本上是老套路,大臣们分为主降派和主战派。经过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最终,主战派占了上风。 大家达成共识:打,而且要快打,以免带来国际舆论的压力。 祭足开始安排工作。 首先,了解联军战力部署。 根据谍报,联军分为三路进攻,左路是陈**队,由周公指挥;右路是卫国和蔡**队,由虢公统领;中路是周朝中央军,周桓王亲自率领。 三路军中,陈国战斗力最差,而且主帅周公根本就不想打,属于不思进取的那一类。右路卫国和蔡**队中,蔡**队很菜,可以忽略不计,卫**队有一定的战斗力,但是,战斗**不强。中路是联军精锐,属于周朝正规军。 其次,确定我方打法。 郑军采用各个击破战略,右路军由大夫曼伯率领,以精锐部队冲击对方左路陈**队,要求击溃对方。 在击溃对方左路军之后,左路由高渠弥率领,稳扎稳打,进攻对方右路的卫国和蔡**队,重点进攻蔡**队,待蔡**队溃败之后,合击卫**队。 在击溃对方两翼之后,左右两军向中央合击周朝军队,此时周军必然后撤,此时,郑国正面军队由郑庄公亲自指挥,追击周军。 祭足的想法很清晰,对陈**队,击溃为主,赶走了事;对卫**队,务求全歼;对周朝军队,警告为主。 祭足在这里就像一个炒股的高手,把怎样建仓、怎样拉升和怎样借利好出货都算得清清楚楚。 现在,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了。他们也知道,此战只能胜不能败,一旦失败,那么每个人的罪名都会很重,每个人都会死,而每个人的子孙后代都只能当奴隶了。 郑**队出动了,他们在城外安下大营,与联军对垒。 第二天,联军列阵,等待郑军出来厮杀。按着那时的规矩,郑军也就该出来列阵,决一死战。 可是,规矩是人定的,也是被人利用的。 郑军根本就没有动静,大营营门紧闭,拒不出战。 桓王有些郁闷,他已经准备好了一套说辞,要在阵前痛斥郑庄公。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郑庄公根本就不出来。 看看一个上午过去,联军又渴又饿,郑军还是不见动静。桓王正在考虑是撤退还是强攻郑军大营,还没考虑好,就听见郑军营中一通战鼓。紧接着,郑军大营右翼营门大开,郑军战车呼啸而出,不列阵不打话,猛虎下山一般直扑联军左军。 陈**队哪里见过这样的阵势,没等郑军杀到,纷纷逃命。 联军左路军直接溃败,桓王大吃一惊,急忙下令中军左翼防止郑军冲击。 还没等桓王定下神来,郑军大营左路杀出,这一路更猛,直冲卫军和蔡军阵地。卫军还能抵挡一阵,蔡军则是一溃到底。之后郑军合击卫军,卫军大败亏输,死伤无数。 两翼都完了,郑军左右合击,中军营门大开,大部队从正面杀来。 到了这个时候,桓王知道这个仗没得打了,撤吧。 有人说,自古以来都是“让列宁同志先走”或者“让领导先撤”,这话是错的。 桓王命令后队变前队,先撤,前队变后队在后面掩护,而他自己在最后面。 合击合击,郑**队基本上是合而不击;追击追击,郑**队也是追而不击。 人家给你面子,放你一条去路,你就识趣点快走吧。可是桓王有点不识趣,看人家不追上来,以为真是怕了他,于是慢腾腾地走,还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