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落字历史生 (第2/2页)
百千,散落于鸿蒙日月之下。 南方有部落句黄,其首领自谓为凌王,后人称之为凌公。凌公为人处世蛮狠强势,霸道无比,不出几年便以破竹之势将大陆南面所有部落征服膝下。 大陆北方另有一位圣子,后人尊之为阳帝。阳帝生来聪慧仿若知天旨,温和知理而心含灵气。他孑身一人周游各地,普施恩泽于众人而不及其自身,天下部落相继归服于其仁德威严之下。 阳帝不愿意看到茫茫苍生毁于凌公手中,两人于西北某山大战七七四十九个昼夜,最后以凌公完败而收尾。凌公因不甘而撞山,使原本四方拔地的山形损缺大半,后人便称此山为神山不周。 凌公怒触不周致使天柱崩断,天地倾斜,苍穹塌陷露出天坑,磅礴大雨泄落如洪,江河胡海统统倾倒而出,大地洪流肆虐,无一处净涸之地。 阳帝之妻秦氏,以其体内血脉将天空皓月凝融成五彩晶石,飞升托彩月,舍命补天,命损夜天。 阳帝有一子,姓赵名鱼寂,因见天下众生挣扎于洪流之中而心生悲悯之心。便擅自偷取阳帝灵土“息壤”,妄图堵塞百川激流,百川遇堵而积,最终溃奔,汹涌更甚。 赵鱼寂止水失败,反而因滥用“息壤”,导致大地一夜之间拔升起无数高山险峰,天地俱震动不止,无数生灵跌入水生火热,惨绝人寰。 通往魔界之地的之井因而产生缝隙,魔息戾气混入大气。 赵鱼寂意识到自己犯下滔天大错,懊悔至极却已为时已晚,便跪于阳帝身前恳请以死谢罪。 阳帝知晓其本心向善,摇首哀叹不止,最后挥泪斩下赵鱼寂头颅。 阳帝吸取其治水失败的经验教训,改堵塞为疏通,将百川通聚一处,而后引入东海,即为现今滚滚黄河流水。
此时,阳帝之兄绥姒暗中通过之井与魔族首领枯夜勾结,妄图杀死阳帝,窃取天下。 人魔大战一触即发。 阳帝手下有一将领,本是大陆东南流月部落的首领,叫赤炎,因其出生之时口衔“火种”而被世人称为“火神”。赤炎实力强大,作战勇猛,一人之力足以抵万,他带领众部落帮助阳帝歼灭魔族精锐千万,擒下枯夜及绥姒。 阳帝杀二人,并将两人魂魄与凌公、赵鱼寂的游魂一道封印成四道魂柱,撑抵于大陆四个角落,天地由此而恢复平衡。 魔族残败余党逃回魔界,阳帝搬来太行、王屋两座灵山压制之井,人魔两界再次隔绝。 此后,阳帝被世人推崇为帝王,将大陆分为九州,依次为:蜀云州、北浔州、灵潭州、西凉州、东泱州、谷苗州、南疆州、流月州,以及夏阳州。 绥姒后人被发配至最为荒芜的西凉,阳帝下令绥世后人不得踏出西凉半步。 凌公后代及句黄部落的人民被安置于谷苗,世代为奴,不得翻身。 九州以夏阳州咸阳为中心,其余各州分列八方,号夏阳王朝。阳帝又命人将当初盛放“息壤”的天母龟簋炼造为九鼎,安置在咸阳皇宫之内。 九鼎蕴含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也代表了九州的昌盛繁荣,夏阳天下忠归一体。 至此,天下进入和平安定时期。 不久之后,阳帝退位开始云流四方,最终却销声匿迹。足迹终至何处,生死究竟如何,统统不为人知。 几千年期间,九州大陆从未出现任何动荡,夏阳王朝渐渐步入鼎盛时期。 然,时间来至距今不算久远的某夜,不周山顶突然有一束光柱直冲天际,光芒明如白昼。 安置于咸阳皇城钟的九鼎突然同一时刻全部飞升入空,朝不周山顶直掠而去。 待光柱消失之时,九鼎也同时散落各地不知所踪。 ...... 陈寒青缓缓合上了书,神情有些难以安定。有关千年以前阳帝与凌公的大战世人皆知,但陈寒青今夜从这里读到了这段历史,了解了九州九鼎从何而来的因果,真的觉得很震撼。 秦氏血玉原来便是当年秦后补天所遗留下来的残血凝块。 黄河以及其千千万万数不清的大小支流,竟然是当年阳帝治水之时疏通形成的。 那四道魂柱在何处?火神赤炎的“火种”和治水所用“息壤”又是何物? 而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这个世界上竟然还有魔族存在?而书中所记载的之井是不是还存在于这个世上? 陈寒青越想越惊骇,甚至开始怀疑书中所记的真假,但“落字阁”何其有名,不应该出现任何谬记或是胡编乱造这等低级错误。 思虑之中,陈寒青无意地翻开了书本的最后一页,却愕然发现这最后关于九鼎消失的记载,笔迹比之前文有些不同,似乎是有人后来标注上去的。 而在不远处,申息子正默默地看着陈寒青。 换上了一身红袍的美丽女子对陈寒青这个时候出现在这里颇为意外,却也没有太过在意。 这位当了“落字阁”十几年护阁,被巫咸誉为天底下最有学识的长老淡然地收回了目光,继续一手提着细绒墨笔,在一本书上批注着什么。 ...... ...... [本书首发来自17k小说网,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