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章初到贵宝地(九) (第1/1页)
楼兰商会在武泉安下之后,开始着手在武泉建立商贸街坊。因为其本身地理位置,如今的武泉反倒成为整个灵武的大后方。所有朔方生产的物资全部移送至此,武泉反而先一步恢复了。在内部政令之上,李玄晟并未强制改变西羌和元岜族民族习性,反倒是结合他们的风俗人情作出了相应的调整。不但给了西羌元岜二族足够的权益保障,让刻意疏远中原子民的情绪得了缓和。 这些政令虽出自李玄晟,可李玄晟最清楚这些想法来自于南宫献。别看这死胖子平日里嘻嘻哈哈,但做起事来倒是一本正经。尤其是见识到南宫献这史无前例的政令后,李玄晟不得不对南宫献刮目相看。 南宫献自己倒是不居功自傲,说这些不过是出自于吕邱的《治下论》的入乡篇。说到这里,李玄晟才算幡然明白过来,难怪他总觉得南宫献这些政令有些熟悉。朔方要想重回昔日的辉煌,就必须采用非常手段。毕竟首要目标是实现地方的安稳过渡,在前期还需要他们的支持。 李玄晟盘腿而坐于厢房观景回廊,上官则恭敬地端坐于一旁,李玄晟微笑道,“南宫献的策略没什么问题!以家为家,以乡为乡,才能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当年秦武时期,只不过是靠着中原百姓内迁至此,才算将灵武纳入自己的国土之内。 可当中原百姓散去之后呢?留下的还不是这些夷族人?只有他们才会把脚下的土地当成自己的家乡。也只有他们会苟延残喘地活下去才会留在这片土地上。” “世子,您说属下明白!可若是给予他们过多的自治权!难保他们将来不会起异心啊!前车之鉴历历在目,还望世子再考虑一下!” “上官,中原的百姓是汉唐的子民,那这灵武的百姓就不是我汉唐的子民了?仅仅因为他们是夷族,就可以从心中区分待之?” 李玄晟儿时所生活的青海,可是有不少夷族的存在,不同族人之间虽有隔阂,可在多数时候,大家还是会互相照顾。因此他对上官无法理解南宫献的政令,并不感到意外。上官毕竟没有李玄晟的经历,再加上他出身世族大家,对于夷族的认知早已根深蒂固,绝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 至于迎娶骨谷,那就要当作另外一回事。在南诏归顺汉唐之后,南戎骨族长成为云南王蒙归义的左膀右臂,骨谷的身份自然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灵武的元岜族和西羌族,自始至终都划归于蛮夷之类,在汉唐对夷族的划分等级中属于最下等夷族(人少且毫无利用价值)。但对于如今的李玄晟而言,却并非如此。多一个盟友好过多一个敌人,何况元岜族和西羌族对灵武的了解程度远深于那些中原百姓。 上官不卑不亢地义正言辞道,“世子,话虽如此,可他们多次反叛我汉唐,那也是不争的事实!如此朝三暮四毫无诚心的夷族,如何助世子完全陛下所托!” 李玄晟睁开眼睛,瞅了一眼上官,“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可总要尝试一下不是嘛?如果到最后他们真的不为我所用,到时候舍弃也没有什么损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