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八十八章 汽车维修也要敢于创新 (第1/1页)
第二百八十八章汽车维修也要敢于创新 听到这里,同学们纷纷点头,觉得很受启发。 段师傅忽然问道:“请问同学们,都说创新很重要,那么,汽车维修怎么样才能创新呢?” 大家举手积极踊跃。段师傅示意让蔡敏芝作答。 蔡敏芝回答道: “我觉得吧,创新就要敢于打破常规思维。 人们不能发挥创造力的原因多种多样。 有的是因为心中存在某种局限性的观念,有的是存在某种思维的障碍。 所以,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必须突破许多思维的障碍,敢于打破一切常规。 常规往往很容易成为陷阱。 常规有很多好处,会使人在思考同类或相似问题的时候,省去许多摸索和试验的过程,能不走或少走弯路。 这样既可以缩短思考的时间,减少精力的耗费,又可以提高思考的质量和成功率,还能使思考者在思考过程中感到驾轻就熟、轻松愉快。 这是常规好的一面。 但是,常规也有不好的一面,那就是使人们在遇到有些问题时百思不得其解。” 大家听得一脸懵逼,看着蔡敏芝。 蔡美女同学的大道理讲得呱呱叫!但是没听懂啊!能不能具体一点? 段师傅赶紧说:“这位女同学讲的有道理!这里就有一个打破常规的案例。” 哎呀,正想打瞌睡,段师傅送上了抱枕,太及时了! 同学们心里一喜,都期盼着段师傅的案例。 具体、形象、生动的案例,才能记忆深刻呀! 段师傅说: “是这么一个案例。 对于众多的维修企业来说,喷漆之前使用报纸或者专用遮蔽纸,对不需要施工的部位进行遮挡,以免漆雾将完好的部位污染,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 也可以说是大家习以为常的惯例、常规。 但是,这样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却耗去了大量的资源,使施工成本无形增加了很多。 如果能够将这一成本降低,将是历史性的突破。 喷漆专用遮蔽衣的出现,将会改变行业中的喷漆工艺——遮蔽、喷涂、后处理。 该产品可以快捷地粘贴在需要覆盖的部位,进行遮蔽保护。 既可独立使用,又可连体使用,正好与汽车的各个部位吻合。 保护衣采用防水、防渗透、防漆雾、耐高温、耐腐蚀的材料制成,使用时最多只需2人,可以根据不同部位选用。 该产品体积小、携带方便,取下时可直接贴在烤房内部。 美观方便,可广泛应用于汽车喷漆。 使用的直接成本是:10-15分钟,6.5元,特点是成本低、速度快、可重复使用,彻底改变了喷漆作业的施工形象。 特别有意思的是,这项创新产品的提供人是一位修理工,一位一直没有走出一线的专业汽车维修技师! 如果一个人长期习惯于按‘一定之规‘考虑问题,很少进行创新思考,就不可能发明喷漆专用遮蔽衣! 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只会使用锤子的人,总是把一切问题都看成是钉子。‘ 就好像卓别林主演的《摩登时代》里的那个可笑的工人,由于一天到晚拧螺丝帽,一切圆的东西,包括衣服上的纽扣和圆形图案,在他眼里都成了螺丝帽,他都会用扳手去拧。 固步自封的人总是害怕打破现状,害怕打破曾经取得过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同学们听得如痴如醉,收获多多呀! 没想到汽车维修,还有这么多学问! 这时,段师傅继续问道: “刚才说到了敢于打破常规创新,请问还有什么办法来创新吗?” 周利民同学举手回答: “要善于发现、敢于怀疑才能创新。 不要被已有的理论、学说压倒,不要故步自封,不要拘泥于条条框框。 不怀疑不能见真理。 对于旧观念要敢于怀疑,跳出思维方式的框框,开阔视野,站在更高、更远的地方来看问题。” 段师傅点点头道:“嗯!讲得不错!请问这位同学,你能举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吗?” 大家都替周利民担心,之前蔡敏芝的的案例是段师傅提供的,这会儿周利民却要自己来讲案例! 周利民能行吗? 在吃瓜同学们复杂的目光中,周利民不慌不忙地说: “在修理行业的意识中,免费检测成了每年必须要搞的服务活动之一。 但是,对于这一活动能够达到的效果一般人都不敢恭维。 有个专家提出了‘专业检测,保证效果‘的方法,一改传统的‘只要检测就必须免费,只要免费就不对结果负责‘的想法。 这里面的问题就是,敢不敢对自己企业检测过的车辆负责任。 因此,这个专家亲自设计了很多个与众不同的项目,以此达到‘专业检测,保证效果‘的目标。 如制动系统要进行如下检测: 制动片的磨损情况;制动盘的磨损情况;制动油管的老化情况; 制动分泵活塞的动作好坏;制动踏板防滑橡胶的磨损; 制动液的含水量和沸点的检测;制动盘/片受热后的磨才系数的变化; 轮胎花纹的磨损情况;系统内是不是有气体;真空助力泵的助力能力。 我们往往很容易被经验所迷惑。经验有时只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取得的感性认识的初步概括和总结,并未充分反映出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当今世界创新成了潮流,汽车维修这个与高科技密切相关的行业,当然不可缺少众多管理者对创新的引导和思考。” 同学们纷点头,感觉周利民讲得有道理。 段师傅笑眯眯地点头表扬:“嗯!讲得很有道理!很不错!请问还有什么创新的办法吗?” 沈笑夫举手答道: “我觉得,创新还要学会变通! 规则尽管非常重要,可是如果我们想获得创意,那么遵守规则就反而成了一种枷锁! 创造性思维,既要求具有建设性,更要求打破陈规,否则只有一死胡同可走。 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学会变通。 比如,有一次,汽车维修技术总监俱乐部的图书室的珍贵图书,由于一些原因而浸泡在积水中。 设备修好后,如何挽救被水泡湿的书籍,成了大家的议题。 若采取一般的干湿方式,就会毁掉这些珍品。 于是,大家都在思考有没有别的办法。 其中,有一位曾经从事过罐头生产的员工说:在制造罐头时,为排除水果中多余的水分,采用的是低温存放和真空干燥的手段。 如果把这些湿透的图书当成‘水果‘,能不能在同样的条件下,既蒸干湿书中的水分,又使图书完整无损呢 商量之后,大家就按照这个主意,先将湿书放进冰箱中冷冻。 然后,放入真空干燥箱中。 经过几天的奋战,奇迹出现了,湿漉漉的书籍散尽了水分,这批珍贵的图书终于完整地保存下来了。 这就是变通创新带来的红利!”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