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_孙武传 第十二回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孙武传 第十二回 (第2/2页)

便率领自己的五千将士向囊瓦的大营一头扎了进去。

    由于夫概的这次军事行动属于自发行为,因此当吴王和孙武知道时,夫概早已经冲入了楚军大营了。孙武得知这个消息后,当即请求对楚军发动全面进攻。

    他对吴王分析道:“此次吴军千里迢迢杀入楚国腹地,不仅人少而且不占地利,因此只能百战百胜。眼下夫概他擅自行动,如果胜了,自然是大王洪福;万一他不幸战败,让楚军借此机会顺利逃过江去,那吴军形势必然岌岌可危。请大王赶紧发兵前去增援。”

    由于夫概的追击速度极快,吴军主力这时早已都落在了后头;加上楚军虽然已遭到重创,但仍然有数万名大军成功稳住了阵脚。因此吴王听了后深以为然,立即派遣伍子胥领兵五千先赶去接应,自己和孙武统帅剩余的主力,随后也向柏举赶来。

    囊瓦那边却受用不起孙武的这番顾虑。由于他刚败退到柏举一带不久,还没做好足够的防御准备,因此夫概的五千先锋刚一到,楚军营内就再次一片混乱。眼看着再一次陷入大乱的部下,囊瓦的心理防线终于彻底崩溃。

    五万人也好,五千人也罢,这仗我是决计不再打了,不打了!

    想到这里,他不再试图挽救战局,而是装扮成士兵模样悄悄逃离了战场。

    (虽说囊瓦已是天下公敌,但他却仍有最后的退路——郑国。不知什么原因,当时的郑国国君卓然不群,和囊瓦关系很是不错。或许,可以说囊瓦是愚者千虑亦有一得,早为自己寻好了最终归宿。)

    艳阳当空,蓝天有如湖水一般的纯净,碧绿青翠的柏子山下,数万楚军已被几千吴军打入营寨,四散奔逃;血水成河,早已染红了芳草下的尘土。

    主帅已跑,楚军的士兵们也已绝望。这时,史皇和武城黑两人却开始大发神威——这两位莽夫虽然对楚军的惨败要负很大责任,但他们的最后的表现却值得尊敬。史皇挥舞着方天画戟(和吕布一样的装备,所以肯定够猛),连续斩杀吴兵上百人,吴军畏惧于他的勇猛,一时都不敢近前;而武城黑也不甘示弱,率领数名亲兵到处寻找夫概,试图凭一己之力力挽狂澜。

    夫概的部下虽然人人争先,初战时所向披靡,但毕竟才五千人,时间久了也难免露出疲态。而楚军虽说败象已现,但在二位将军的苦苦支撑下也仍然保留了一丝获胜的希望。要知道,楚将薳射这时正率领一万楚军驻扎在不远处,只要赶紧前来相助,败局尚能挽回。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当薳射得知囊瓦所部再次大败的消息时,却郑重的下达军令:“全军原地待命,乱动者立斩!”

    囊瓦你个窝囊废!这次休想我再来救你!——薳射之所以见死不救是因为他还在生闷气,却不知人家囊瓦早已经逃走。

    结果,薳射没到,伍子胥却来了,而且还带来了五千吴军。这下楚军可真就遭了灭顶之灾:史皇竭尽全力,最终被乱箭射死;武城黑好不容易才寻着了夫概,却被越聚越多的吴军淹没,死在夫概刀下。就此,前几天日还声势浩大的十万楚军终于彻底覆灭,幸存者仅仅不到一万人,全部都挤到了薳射的大营前。

    薳射有心要显示自己的能力高出囊瓦,因此特意收拢了囊瓦的残部后才下令撤退。由于他们刚渡过汉水而来,目前为止一仗未打,因此渡船齐备,很快便作好了渡江的准备。

    就在两万楚军刚开始渡河时,“急先锋”夫概却也已赶到!

    薳射见状毫不畏惧,他让屡战屡败的那批楚军先行渡江,自己率领嫡系部下一万人主动上前迎战。夫概见薳射不同于此前的囊瓦,果然有胆色,碍于自己兵少只得退去。

    薳射见夫概不敢交战,暗松了一口气。趁着眼下吴军主力尚未赶到,他赶紧催促所有楚军加快速度渡江。由于他指挥有方,很快大半的楚军便顺利到了南岸。

    不料,夫概领着五千兵马并未走远。过了片刻,他便再次领兵杀回。这时薳射也已经登上了渡船,哪还能指挥余下的楚军进行抵抗?一时间,北岸楚军哭爹叫娘,乱成一片。

    于是,楚军再次遭受到了猛烈打击。薳射虽然自命不凡,这时也只得默默地接受战败的事实,跟之前的囊瓦一样领着败兵仓皇南逃。吴军主力不久后也全部赶到,在全歼了北岸的楚军后,他们一路搜集汉水岸边楚军遗留下来的船只,从容的渡过江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