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_孙膑传 第三十一回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孙膑传 第三十一回 (第1/2页)

    第三十一回:魏惠王初登大位,秦献公趁火打劫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真正的勇士,虽经历万千磨难,依然能百折不挠,成就伟业。

    先接上文。

    话说当年吴起先后就仕于鲁、魏、楚三国。其中鲁国弱小,撇过不提;魏、楚两国则都凭借吴起的文韬武略先后强盛一时。而随着吴起离去,这两大强国也先后衰弱了下来。

    先看楚国。吴起被楚国贵族们乱箭射杀后,虽然继位的楚肃王惩办了那些作乱者,但也顾虑到楚国的贵族一党毕竟根深蒂固,又下令车裂了吴起尸身,终止了“吴起变法”,算是对吴起和楚国贵族们各打五十大板。楚国的崛起之路也就此被打断。

    魏国的状况更是糟糕:随着当年楚、赵联军的一番猛打猛攻,魏国多座城池失陷于他人之手。虽说在吴起死后魏武侯先后派兵收复了大梁、棘蒲等地,但魏国昔日的霸主地位已经岌岌可危。

    魏武侯逼走了吴起已算失策,但他最大的失策还不在于此。

    吴起死后十二年,魏武侯也离开了人世。他临终前目睹着昔日天下无敌的大魏国在自己手中日益衰弱,心有不甘,却忘了最重要的一件事:立太子。

    结果武侯刚死,魏国立即大乱。

    武侯有两位嫡子:长公子魏罃和二公子魏缓。由于魏武侯临终前没有确认好继任者,因此他死后这两大公子立即展开了夺位之争。长公子魏罃身为长子,得到了大多数老臣的支持,在争夺中占了上风,逼得二公子魏缓逃离了魏国。

    按说魏国之乱应该到此结束,谁料真正的大乱这时方才开始。

    魏缓一路向北逃到赵国,请赵成侯(赵敬侯之子)出兵帮助自己夺位。赵成侯继承了先父对魏国的仇恨,见大好机会送上门来哪肯轻易放过,当即答允下来。他修书一封送到韩懿侯(韩国国君)手中,约定共同进攻魏国。

    韩懿侯也有心削弱魏国,便舍弃了和魏国多年的同盟之谊,果然出兵前去相助。可怜的魏罃才刚刚上任,哪有能力阻挡这两国的贸然夹击,魏军仓促间与韩、赵联军大战于浊泽(今山西运城一带),大败特败,可怜的魏罃更是被韩、赵两军给团团的包围在军营当中,插翅也难飞。

    (本来魏军实力强盛,不该如此不堪一击。只怪魏武侯去世时未留遗嘱确定好继位者,被韩、赵两军有机可乘,所以魏国才落得如此窘境。)

    韩、赵两军既然获胜,就要商讨战后事宜。赵成侯痛恨魏国之前的所作所为,有心和韩国大肆瓜分魏国的土地。韩懿侯则考虑到魏国一向对韩国还是不错的,因此只主张削弱魏国即可。他建议,将魏国国土一分为二,由魏罃和魏缓各占一块,如此一来,三晋便成了四晋,魏国再也不能一枝独秀,便可以四家平起平坐,恢复到文侯时期的和平状态。

    两位国君为这事争执不下,都不肯让步。韩懿侯见赵国不割地不肯善罢甘休,一怒之下索性自行撤军回国;赵成侯见韩军已经撤走,魏国这时各路军队又正陆续赶来增援,只好也随后撤军。魏国总算躲过了这一场大劫难。

    韩、赵两军全部撤退后,魏罃总算控制住了魏国局势,是为魏惠王。

    魏惠王继位后,恼恨韩、赵两国的仗势欺人,第二年便下令相国公孙痤率军前去征讨那二国。

    这个公孙痤虽说当年逼走了吴起,心胸狭窄,却颇有才能。他调集了魏国最精锐的河西军,先后击败了韩、赵两国,成功为主公复仇。魏惠王见公孙痤两战皆胜,打得韩、赵两国主动求和,大喜过望,便下令重赏于他。

    公孙痤这时已垂垂老矣,争名夺利之心早褪去大半。他见主公要嘉奖自己,立即推辞道:“如今我魏军之所以大胜,功劳不在微臣,而在于已死的吴将军——若不是当年吴起练兵有方,我魏军岂能获此大胜?”

    魏惠王听后心悦诚服,下令对尚留在魏国的吴起后人大加赏赐。(吴起若泉下有知,可以瞑目矣)

    韩、赵、魏三国大战方休,西边的秦国却又按捺不住了。

    却说当年秦惠公、秦献公曾先后败在吴起手下,逼得秦国二十年不敢踏出崤山一步。秦献公没法子,只好将精力转到治理内政上。经过十几年的励精图治,他见秦国已逐渐恢复了元气,便又蠢蠢欲动起来。

    眼下三晋之间化友为敌,真可谓天赐良机!于是秦献公秣兵历马,时刻准备战斗。

    为了便于出兵伐魏,秦献公还特意将国都从雍城迁徙到了栎阳(今陕西西安一带)。此城紧贴着崤山,堪称争夺河西的最佳基地。

    秦国如此大动干戈,瞎子也看出来他们想干什么了,于是河西守军的急报很快便送到了魏惠王手中。

    魏惠王这时刚制服了韩、赵两国,信心满满,岂能将屡战屡败的小小秦国放在心上?他见秦国有意挑衅,立即下令魏军主动出击。当然了,统帅一职自然是由刚刚得胜归来的公孙痤担任。

    公孙痤不是无能之辈,河西军的主力又是精锐的“魏武卒”,看似魏军极有优势。但公孙痤得令后却心中不安,他对主公进言道:“秦献公已经忍辱负重多年,如今迁都栎阳,更是显出他誓夺河西的雄心壮志。为今之计,与其与之开战,不如与之讲和。”

    魏惠王两眼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