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孙膑传 第三十三回 (第1/2页)
第三十三回:庞涓下山初拜将,孙膑遭陷受膑刑 话说魏国境内有险山一座,名为鬼谷山。山上隐居着一位高人,姓王名诩。只因他常年隐居此山中,因此得一尊号:鬼谷子。 鬼谷子门下高徒极多,只单说最有名的四人:二人学习用兵之道,分别名叫庞涓、孙膑;二人学习纵横之术,分别名叫苏秦、张仪。 苏秦、张仪稍后再提,先说庞涓、孙膑二人。 这二人跟随鬼谷子学习兵法多年,都已是天下屈指可数的良将之才。有一日,庞涓下山有事,听闻魏惠王虚位以待天下良将,回去后脸上就有跃跃欲试之情。 鬼谷子猜出了庞涓的心意,知道挽留不住,便准许他出师求仕。 庞涓见师父同意自己出山,心中大喜,立即迫不及待地收拾行囊下山而去。孙膑相比庞涓要年长几岁,两人同学兵法,一向交情很好,如今眼看师弟贸然下山,心中有不舍之情,一路送庞涓到鬼谷山下。 而庞涓眼看师兄义气深重,也很是感动,诚恳相约道:“若师弟这次前去大梁能够谋取到个一官半职,必将极力举荐师兄。他日我二人同朝为将,岂不是快事一桩?” 孙膑老实,听了后面露喜色道:“愚兄在此静候师弟佳音。” 庞涓毅然的点点头,头也不回地离开山去。前途漫漫,不可儿女情长,出发! 魏惠王前几次连受挫折,一身傲气早已减去了大半。不久前他将魏国都城从紧挨着河西的安邑迁徙到了东部的大梁,就是为了避开秦军的兵锋。为了重振大魏国威,他张榜求贤,只求魏国能够尽快再寻到一位像吴起那样的不世良将。 因此,庞涓的出现,对魏惠王来说就如同及时雨一样。他见庞涓威武雄壮,气度不凡,本就暗暗喜欢;再试探一下庞涓所学的兵法,见他指点江山,对答如流,更是倾慕不已;最后再问一下庞涓祖籍,得知正是魏国人。 那还有何顾虑,魏国的军政就此委托你庞将军了——昔日文侯不拘一格拔擢吴起,横扫河西威压秦国;如今寡人也是如此,大魏必将振兴! “庞山人”没想到刚到大梁,这么快就成了“庞将军”,又惊又喜。但更大惊喜还在后面:魏惠王早就对报复秦国一事迫不及待,见良将已经觅得,便下令庞涓出兵伐秦,收复河西。 庞涓虽然胆大,但也不敢这么冲动,连忙向主公提议道:“眼下魏军在短短几年内已经大战数次,极需休整。若要攻秦,至少需要休整一年方可出兵。” “好,就依庞将军所言。一年后请庞将军务必要帮寡人报之前的三败之仇!” “末将领命!” 庞涓虽说没敢草率地领兵伐秦,但还是很快就体现出了非凡的才能。鉴于魏国不久前兵败如山倒,霸主地位早已不保:韩、赵等强国自不必说,就连宋、卫等弹丸小国也不再听话。庞涓上任后,迅速动用少量兵马对宋、卫等国一番痛击。这些小国军力薄弱,哪是魏军的对手——何况魏军主帅还是庞涓!不久,捷报连连,传到了魏惠王手中。 魏王得报后大喜,之后更是对庞涓言听计从。庞涓一如当年的吴起,初战小胜后也是飘飘然起来,志得意满,自以为天下无敌。 除了鬼谷子外,当时天下另有一位宗师,创立了墨家学说,被誉为“墨子”。他与鬼谷子平日里相交甚厚,深知鬼谷子门下众弟子的才能高下。 一次他面见魏惠王,见魏王把庞涓夸得如同神人一般,便不屑道:“庞涓固然有才能,但和孙膑一比,立分高下。” “孙膑是何人?”魏惠王要得可是天下第一良将!因此听说有人比庞涓还强,不禁怦然心动。 “孙膑和庞涓同为鬼谷子门下弟子。依在下观之,孙膑平日里学业更勤,才能更高;而且为人谦虚,非庞涓能比。”墨子答道。 等到墨子一走,魏惠王立即召来庞涓斥责道:“你师兄孙膑既然有才能,为何从来不见你提过?” 庞涓面红耳赤,解释道:“主公有所不知,这孙膑素来淡泊名利,只怕不肯轻易出山。” “将军亲自书信一封与他,务必请他出山,助将军一臂之力。” “末将遵命。” 着重讲述孙膑之前,先略谈一下他的身世。 当年孙武伐楚结束后,便离开吴国回到了故乡齐国,隐居在山林中整理兵法。孙膑乃是孙武之孙,因此出生在齐国,是地道的齐国人。 他自幼孤苦伶仃,四岁丧母,九岁丧父,寄养在叔父孙乔门下。之前说过,孙氏和田氏关系密切,是齐国的望族,因此孙膑虽寄人篱下,倒也不算凄苦。但偏偏叔父孙乔对姜姓的齐康公忠心耿耿,结果齐太公田和篡位后恼恨孙乔不顺从自己,下令捉拿孙乔一族。 这么一来,孙膑连寄人篱下都不再能够,只得四处流浪。鬼谷子偶遇孙膑,见眼前的这位“流浪儿”正是昔日好友孙武的孙子,喜出望外,便收他为徒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