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_白起传 第六十五回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白起传 第六十五回 (第2/3页)

北接大漠,盛产良马,这支部队中有不少都是专职骑兵,按理说应当能躲过秦军追杀。可是事不凑巧,偏偏华阳地处黄河以南,这支军队要想顺利退回赵国去,就必须先渡黄河。

    结果,几万人马匆匆来,匆匆去,好不容易退至黄河渡口时;白起已杀败魏军,又仗着麾下清一色全是骑兵,无步兵拖累,亦赶到了此地。紧接着又是一阵大砍大杀,赵军如同魏军一样,惊慌之下也是只顾着逃窜,全无能力抵抗。最终,五万赵军之中,只有两万多人侥幸逃过了黄河,其余的,尽遭秦军屠戮。

    “华阳一战”,白起凭借骑兵奔袭战法,再次斩杀魏、赵两军达十五万之多,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但这还没完,白起击败魏、赵两军后,又挟着大胜之威,将五万精骑开至大梁城下,搦魏军出城交战。魏安釐王趴到城楼上一看,心惊rou跳,慌忙派人出城,又将南阳之地双手献上,只唯恐白起不肯受。

    唉,偷鸡不成蚀把米啊。

    魏王终于明白,自己的决策是错误的。他痛定思痛,被迫接受魏无忌“联合三晋,抗秦到底”的策略。在“山东第一强国”赵国的相助下,魏国其后数年,总算摆脱了“割地—战败—割地”的怪圈,保住了仅存不多的领土,而秦国的向东扩张之路,也因赵国的干预,被暂时打断。

    若换作“渑池之会”那时,秦国对此可能又无办法,只得停止与三晋纠缠,再将矛头对准南方。然而,此一时彼一时,凭借司马错、白起二人的努力,秦国已做好了和赵国决战的准备。秦昭襄王念及于此,便准备借着伐楚、伐魏连连大捷的东风,索性先将最大的对手赵国干掉。

    公元前270年,十万大军奉秦王之命,经光狼城以北绕道,突然出现在赵国阏与。

    战国之初,“三家分晋”时,赵国独处北方,地盘还算方正,而韩、魏二国因挤作一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从地图上俯瞰这两国的疆域,就比较奇怪了:韩国鼎盛时,通过拿下新郑等地,将地盘发展成了“凸”字形;魏国鼎盛时,因西有河西,东有大梁,中间又被韩国凸起的部位渗透进来,地盘则成了个倒着的“凹”字形:“”(当然,到了这时,“凸”也好,“凹”也罢,两国靠近秦国的那部分都已被白起率军削掉了,形状逐渐规则起来。)顺着韩国的“凸”字形往上走,走到最顶端时,就是该国的北部重镇:上党。由上党再往北去,就是阏与了。

    阏与当时归赵国统治,鉴于上党郡与太原郡之间。秦国之所以绕过光狼成,改为争夺阏与,只因此地距离邯郸,仅有三百里路程。一旦秦军攻占得手,就可像白起之前屯兵上庸一样,建立起对赵作战的绝对优势。

    负责指挥此次作战的秦军将领,名叫胡伤。在华阳之战中,他曾随同白起出征,担任副将,立下了大功。秦王之所以拜他为主将,还有另外两个原因:其一,司马错这时已经老去,秦国参照白起的培养模式,已在发掘新人;其二,如果仍用白起出战,赵国碍于其威名,必然又是占据高地,坚壁不出,那么,这一场战争又将旷日持久。

    秦王想要秦、赵二国速战速决,但廉颇却不肯上当——他对赵王道:“邯郸与阏与,相隔三百里,其中又有难行的山路,即便匆忙出兵前往救援,也未必敌得过精锐的秦军。故依微臣之见,不如干脆放弃阏与,在它与邯郸之间另筑一段要塞,凭险据守。秦军拿下阏与之后,见继续向东无路可行,自然会知难而退。”

    果然是赵国的守护神。赵惠文王听后,心中略定。只不过,次次都避而不战,秦国只会更加小看我赵国了,先父在世时,赵军名扬天下,难道就这样毁在寡人手中?——如有人能率军应战,挫一挫秦军锐气,那才叫甘心哪。

    见赵王有与秦军交战之心,其弟公子胜提议道:“臣弟提议一人,极有才干。王兄何不请此人前来,或许他有击败秦军的良策,也未可知。”

    “何人?”

    “眼下为赵国管理国赋者,赵奢是也。”

    赵王一听赵胜提到此人,也是极为认同,连忙宣召赵奢进宫议事。赵奢来后,赵王将阏与之地的战况说给他听了,又问他:“爱卿觉得此事如何处置最为妥善?是该救,还是不该救?”

    赵奢道:“正因阏与一带地势崎岖,多有山路,赵军一战扬名的机会到了。依微臣看,不如速速出兵去救。”

    赵王奇怪道:“地势狭窄处,素来不利于用兵。爱卿口出此言,却是为何?”

    “秦、赵两军战力其实相当。此前秦军之所以屡胜赵军,只因秦军将领擅出奇谋,能因地制宜耳。眼下,若是逼迫其与我军于狭窄地带展开决战,则是奇谋无用,唯凭勇略。臣虽不才,但自认勇略不输给秦人,大王若欲发兵去救,臣愿担当此重任。”

    赵王抚掌大笑,准其所议。又下令,邯郸兵马,唯赵奢所用。

    且说这位赵奢,从无作战经验。先前的他,只是一管理赵国田赋的(负责征收土地使用税)。那时,赵国因赵主父改革得当,拓地千里,夺下了土地无数,但奇怪的是,田赋却并未因此而节节攀升。赵惠文王上任后,听说这赵奢擅理政务,就让他去查访这事。

    赵奢一查下来,发现赵国田赋之所以提升缓慢,主要是因为当时赵国的许多土地都被宗室公子们霸占着。如之前的公子成,如今的公子胜等人,都占有许多私人土地,并且谎报人丁,将实际要交的田赋一压再压,最后缴入赵国国库的就寥寥无几了。实际上,他们暗中都养有大量的食客,要是真的只有那一点点土地,门下食客们早就饿得跑光了。

    (所谓食客,指的就是那些大国贵族们聘用的“高人”,这其中,有所谓的军师,有所谓的大力士,还有能说的、会道的,形形*什么样的人都有。在战国中后期,豢养食客已成为了一种风气,往往食客越多的公子,贤名越是闻于天下,比如流芳百世的“战国四公子”,无一门下不养有上千食客。哪战国四公子?分别是之前提过的魏国魏无忌——信陵君;齐国田文——孟尝君;赵国赵胜——平原君;楚国黄歇——春申君。)

    赵奢掌握了平原君赵胜违法的证据,随即逼迫其补交田赋。试想,那平原君是何等人也,乃是赵国大贵族,赵王的亲弟,岂能由你说补交就补交?结果,平原君门下的仆从们极其放肆,非但不肯奉命,反而将赵奢骂得狗血淋头。

    赵奢见状,毫不胆怯,竟然当即诛杀了数人,把这事越发捅大了。

    平原君听说有人仗剑杀上门来,还当是王兄的命令,很是吓了一跳,结果仔细一看,原来只是个管理田赋的小吏在自作主张,当场大怒。他门下既号称有食客上千,打手当然不会少,很快就将赵奢绑得结结实实,押入了府中拷问。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