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六十八章 石像(上) (第1/1页)
第二百六十八章石像(上) 青年道士,倚靠着玉葫芦,眯着眼睛,约莫是睡意昏沉,还轻轻打着鼻鼾。 元小渔看了王道生一眼,便收回视线,神色如常,他转身环顾四周,心中略微沉思,那些人虽然死去,可元神应该还存在。 突然他神色一怔,想起什么,其袖中的鬼幡残旗,蓦然间卷动起来。 他摸了摸鼻子,又望向那人,袖中飞出一道金光。 升天而起,然后从天而降,气势恢宏。 有人无动于衷。 元小渔骤然袭出,他起身而上,御起飞剑再次离去,直到半个时辰后,才回来。 他眉宇中有些难以遮掩的疲倦之色。 而后在王道生身旁,随意找了一处平底,便屈膝盘坐而下,而开始闭目养神。 他使用秘法收回的元神只有三道! 七人本应该全部死去,只不过青山宗的二人被他放生,光头修士死去之后,被王道生,不知轻重的直接震碎元神,二位红衣女子的元神倒是存在,却也被他手中,那柄古怪木剑给斩的支离破碎,就算相加,也不如,完整的一道凝气十一层的元神,七人中唯一完整的就是那个话多的赤膊大汉。 至于,那个手持玉葫芦的修士……没了,彻彻底底的没了。 元小渔思虑起来,那人手中的玉葫芦还留在此地,说到人,莫说是元神,就连残尸都半点没有,这点让他颇为意外。 最应该死无全尸的红衣女修和话多的赤膊大汉,元神都还存在,安心等死,最为省事的修士却会死无全尸,甚至元神都没能留下。 元小渔不信。 这周围的打斗痕迹,并没有扩大,在他带着那两位女子离去时,曾有意留意周围的打斗痕迹,想由此推算出王道生的真正战力。 毕竟心思最多,实力最强的修士,在面对死地肯定要全力以赴。 他心中沉思下来。 “不对!”元小渔双目蓦然开阖,他突然想起什么,见那人已经醒来,便收敛下心思。 王道生缓缓起身,反手把玉葫芦收起,挂在腰间,他感知着有人看来,便望了过去。 元小渔沉默,良久之后,他起身,刚要开口说话,就被那人挥手打断。 王道生走近,语重心长的拍着胸口,一脸正气,道:“那紫金色卷轴是一件重宝,而且很可能是一件仿制的禁器,不说自夸的话,就算是我出手,也最多是十拿九稳,所以秦道友不必自责!” 元小渔没有说些什么,他脸上自觉的露出歉意。 那人摇了摇头,道:“道友够仁义了,要是我的话,就继续藏身,然后坐等鹬蚌相争,收拾残局了!” 元小渔双目一闪,眼中不由得露出一抹暗淡之色,脸上的歉意更重。 但他心中却极为古怪,直到他归来之时,才突然想起来,王道生有禁器,可以让自己藏身与虚空之中,而他出手之地,正是虚空之中。 于是他结合王道生显露出的修为实力,细细考量,得出结论那人,很可能早已发现他的藏身之地。 可王道生还是果断出手,他没有丝毫的忌惮之意,就连起初自己出手,那人也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惊讶之色,像是早就知道一般。 或许亦有,不正常之色,但现在看来,王道生更多的是在应付自己。 王道生伸了伸腰,伸头望向天际,伸手把量着什么,似是想要测量“不远处”的山岳,究竟有多高,道:“秦道友你说,适才那些人为登眼前九重山岳,舍生打死,会不会是因为通天古木,就在眼前,或许是是有关乎于它的线索,在其中!” 元小渔开口随意应付着,但他却没有太过在意,王道生所言。 因为要真是如此,一是这几人完全可以,从其它地方入山,没必要舍生打死,还有就算是真在眼前山中,那他们几人迟迟不不从其他地方入山,这很说明问题了。 眼前的山岳或许只有眼前一天登山路,也可能是其他登山的路口,被其他人霸占。 不过他倒没有细想这些问题,而是在想着王道生,究竟在谋算着什么,且那谋算,自己又身处何位置。 因为他的谋算,肯定会有自己的位置。 适才的那些修士,无论是其中一人,还是七人联手,经过证明,他们都不会是王道生的对手,可王道生还是等到了自己来后才出手。 根据他早先的勘察的打斗痕迹,不难发现那七人的斗法,存在有很长一段时间,绝对不会比王道生,来此的时间短。 所以王道生,也同他一般在藏匿身影。 可此人,偏偏在他来到之后,才出手,不得不让他多想。 至于是否是几人斗法停止的原因,才让其出手,在他们实力对比之后,不难看出根本没有这种可能,而且王道生曾数次,在出手相争的边缘,给自己台阶下。 他本以为是因为此人性情多变,为人随性洒脱的原因,可现在细细想来,并非如此 元小渔揉了揉眉心,自己……想不通。 无论是是完美筑基,还是通天古木,都不会与自己有所牵扯,说白了自己根本就是一个入暗渊的混子,本不是随本意而来,所以并不太可能。 就连那古怪之地,元小渔也曾想过,可要这种原因,让王道生与自己接触,然后在谋算着什么,这中原因,则实在太小太小,远不如让其直接“置身其中”来的可行。 因为元小渔对于那古怪之地,应该是忘记些什么,厉天海的元神在鬼幡之中,快已经被完全炼化,处于混混沌沌的状态,他根本无法得不到什么有用的消息。 离去的庆山女子,就算她与赵铁生有几分相似,可元小渔依旧是数次对她产生杀意,更让其受到不少折磨。 要真是与其有关,王道生来此,绝对会把他抽筋扒皮,让后再使用搜魂之术,省得拖泥带水,再惹出什么麻烦事来,可眼前之人,也都没有做,更没有牵扯到这方面了。 更何况,那庆山好像是属于凝血宗,与中洲相隔不知多远。 关于通天古木。 王道生开始不停的说着,展示着他的话唠精神,和其博学多才,见多识广,元小渔则依旧是在一旁,不时的嗯一声应付着,就算开口也很难尝过二十个字。 但就算是多年来养成的寡漠性子,对其的“侃侃而谈”元小渔还是很佩服的。 毕竟他没念过书,修行之前,算是大字不识一个,就连私塾,也仅是远远听见过,先生和学子相互依和的朗朗读书声而已,根本吃不好肚子的他,可不敢走近。 被人奚落嘲笑不说,说不得还得被骂几句扯到母亲的难听话。 他不喜欢,也不敢反驳自然不愿去。 不过那些个先生与学子相互依和的朗朗读书声,即便到现在,他也不得不承认,真的很好听。 在其踏入修行后,对于读书识字,逐渐变得强闻博记,无师自通,可他还是喜欢,在修行实在枯寂时,拿出一本贤人文章,学着记忆中的模样,声声读着,然后会心一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