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85章 诡诈 (第1/2页)
热门推荐: 第585章诡诈 黄‘花’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地处夏州与丰州的中间位置,是夹在两片黄土丘陵之间的盆地。因为受到北方吹来的干冷之风的侵袭使得这里常年干燥少雨,地面坚硬而且遍布细小的坑洼沟壑。装载粮草的车子走这种路上非常的颠簸,车轱辘时常陷进大小的坑洼之中,车轴非常容易被损坏。 丰州的唐军将士对这段路都非常的熟悉,因为这里对物资转运来说是很大的麻烦。 李多祚提着一竿马枪走在粮草队伍的前列,眉头紧皱全神贯注。凭着多年征战得来的经验判断,他认为这里虽然不利于辎重队的前行,但却非常利于骑兵的驰聘。由于四周的丘陵对视线的遮拦作用,这里也适合用来打伏击战。 突厥人选取的这个伏击点,不可谓不刁钻! “看来敌人也没少在侦察上面下功夫。他们的斥侯,本领也不弱。”李多祚暗自低语,然后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绵长的车马队伍。 十兵三夫,十万人的军需物资得要动用三万余人来转运。原本朝廷拨给了一万名民夫,但是即将面对战争,李多祚把那些民夫全都调换下去,让麾下的军士扮成了民夫。 三万余人的队伍,一眼看不到头。 现在李多祚觉得,虽然薛绍和裴公二人是师徒,但用兵的套路却不尽相同。 裴公用兵固然也是鬼谋百出,但更多的是采取“鼓躁而进正兵决战”的打法。相比之下,薛绍用兵更突出一个“诡”字,诡到有时候让自己人都捉‘摸’不透,心里没底。 李多祚觉得,这可能与‘性’格有关。 卫公李‘药’师的兵法最重“诡奇”,用兵变化多端招术虚实难辩。裴公虽然是卫公兵法的嫡传子弟,但同时他也是一名饱读诗书的大儒,这使得他的‘性’格当中除了有兵家的诡诈,也有着很多儒家的“忠正平直”。但薛绍就不同了,他虽然出身河东薛氏文学昌盛之‘门’,但素来听闻他不喜读书不治家学,是一个野惯了的风流子弟。后来他又学了最重“诡奇”的卫公兵法,那他用起兵来自然就比裴公更“诡”了。 “嗯,肯定是这样!”李多祚暗自‘吟’哦,确定自己这个推论***不离十。 一念未定,突然听闻前方传来震天的号角之声。紧随其后的就是滚滚的铁蹄踏得地面都在颤动! 前方的一片丘陵之后,冲出了无数的突厥骑兵! “保护粮草!” 李多祚高举马槊大声怒喝,一声未定,他和军士们就听到了一片刺耳的裂空啸响——突厥人的骑‘射’! “大盾!大盾!!” 战斗,一触即发!! 突厥骑兵发出狼号一样的吼叫,铺天盖地的从丘陵后方冲出来,如同黑‘色’的‘浪’‘潮’滚滚而下的朝李多祚扑来。 面临一轮轮的骑‘射’,李多祚和他的麾下只能凭借大盾和粮车来躲避防御,间或回‘射’几箭做为反击,形势颇为狼狈。 突厥人的骑兵和中原的骑兵不同,他们从来不演练什么战法,打起仗来的时候战阵显得比较的稀松和零散。但这不意味着他们是一盘散沙的各自为战,相反,他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该要往哪里走,该要和前后相邻的骑兵保持什么样的距离,他们更加知道什么时候该要用弓箭,什么时候该是弯刀上阵。 他们当中的每一名骑手,都对骑兵战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就像是中原人用惯了筷子一样,根本不用详加思考和别人指挥就知道该怎么做。 这正是突厥骑兵的可怕之处。 眼下,延绵不断的突厥骑兵像是滚滚的惊涛一样从丘陵后方冲杀出来,却没有直接冲向李多祚的军阵,而是分成一队队的骑兵像穿针走线一样的往四周‘交’叉掠走,并不停的用骑‘射’对李多祚进行冲击和打击。 渐渐的,那无数队穿‘插’横行的突厥骑兵像是一条条丝线织成了一张大网,要将李多祚所部包围进去! 情况不妙! 出身靺鞨族的李多祚对眼下一再熟悉不过,那是北方的马上民族在进行大型围猎的时候惯用的“圈杀”战术。这种时候只要撤退稍慢,落入包围圈中的军队必然在一队队的突厥骑兵的轮番剿杀当中,全军覆没! “放弃粮草,全军后撤——” 李多祚当机立断的下了命令。唐军阵中顿时一片金角响起,所有的将士放弃了粮草,有马的骑马没马的狂奔,集中了力量往身后突破撤退。 突厥人当然没那么轻易就肯放走到了嘴边的‘肥’‘rou’,更多的突厥骑兵加入了围追堵截的战斗,就如同他们以往在大草原上追杀猎物那样,放肆的发出兴奋而狂妄的号叫声,毫不吝啬的‘射’出壶中的利箭。 李多祚的部队有了一些损失,撤得相当的狼狈,而且艰难。 后方数里处,薛楚‘玉’将方天画戟‘插’在地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