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23章 没有私仇 (第2/2页)
安禄山!? 如果没有其他力量的扰动,这应该就是最后的结果了…… 三堂会审的结果已经出来了,幽州偏将安禄山,判斩! 他突然眼神一凝。 李老三怎么听着心里这么没底啊……盼星星盼月亮才盼来了这么一天,还以为人家谢直要提出多少难以达成的条件呢,结果,就要求“朝廷和他这个天子秉公而断”而已……幸福来得太突然,让李老三有点不真实啊…… “仅仅请你这个大唐首相秉公而断,不要刻意推翻三堂会审的结果,他就答应了为大唐主持盐法改革?” 张九龄一笑,把谢三郎提出来的条件原原本本一说,这倒是让李老三意外了。 “真的吗?他怎么说的?”李老三兴奋之下,连谢直在金銮上怼他的“仇”都忘了。 如今听了张九龄说谢三郎终于吐口答应了,李老三能不高兴吗?盼着这一天都盼了多长时间了? 无奈之下,李老三只能暂且按捺住了心头的火,又对谢三郎多有“放纵”,说到底,还不是希望有朝一,张九龄真能说动了谢三郎,让他甘心愿地开始为朝廷,为他这个天子去挣钱去? 这可给李老三愁坏了,有心用天子威严去镇压,却又是被张九龄拦着下来,好说歹说,拖了下来,按照张九龄的说法,朝廷这边做准备,然后谢直那边他再想办法,终归要让谢三郎心甘愿地为大唐推动盐法改革,要不然的话,没有主观能动的谢三郎,给你来个消极怠工,你是一点招儿都没有…… 结果,就是这么无奈,人家要求食盐定价不能超过三十文,要不然,不接活儿! 不找他找谁!? 这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盐法改革是他的首倡,并且有一篇策论,完整的表达了理论基础,说明人家有一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支撑着…… 找谢直! 张九龄给出了办法。 咋办!? 这特娘谁还敢说不影响民生!? 这个数字太大了,要是全部用“盐”来找补,一担盐至少加价百文…… 然后就尴尬了…… 然后李老三一边让内侍统计了一下内库,另一边又让户部统计了一下国库,两项叠加,出来个数字…… 不影响就不影响,刚才不是说了吗?本来就一文钱都没挣过,只要能挣,不管多少,都是白来的…… 但是,就硬生生地被张九龄拦住了,理由特别强大——推动盐法改革,不能影响民生! 说实话,李老三一听说谢直提出了盐法改革,刚开始听说的时候,就激动了,恨不得当天就推动盐法的改革。 因为大唐立国百年一来,就没有盐政管理!纯粹放养,一文钱都没有从“盐”上挣过!现在要把“盐”也纳入到大唐财政收入之中,不挣钱都不可能啊! 为啥这么肯定!? 盐法改革,都不用多说,一听就知道能赚不少钱! 李老三一听也高兴了,之所以这么“放纵”谢三郎,一来是谢直为人做事比较稳当,不管做啥都紧贴这大唐律法,还真让人抓不到他的痛脚,二来,还不是因为盐法改革这件事勾搭的!? “什么?真的!?” “谢三郎已经同意为我大唐主持盐法改革了……” 张九龄嘿嘿一笑,正视李老三的双眼,一点也没有路被识破的尴尬,倒是有一种释然,一种开怀,满脸喜色地开口。 开元天子这种聪明劲,果然没有让张九龄失望,你看,这不就反应过来了…… 张九龄嘿嘿一笑,他宦海浮沉多年,又担任大唐首相多年,几乎每一天都能见到李老三,要说起来对他的了解,绝对深入,他也没有指望着这些简单的路,能够把李老三糊弄得团团转,心中明白李老三这位开元天子绝对聪明,就算一时半会想不明白,却也终究能够反应过来,与其让他很晚反应过来,感觉到自己被路了,还不如让他当场反应过来。 “也难为你为了谢直开脱,竟然能想出这么多手段啊……” 这路,绝对是扛扛的,连一直以来保持的“风度翩然”,都不要了,怪不得李老三都得问上一句: 这不就是给李老三宽心烦呢吗?你在金銮上被谢直怼了,惨的哈……你看我,为了追你,弄得我一脑门子汗,是不是也惨的?既然都惨,咱们就算同病相怜了吧?行了,别生气了,说正事吧——朝有诤臣,国有明君,所以,放过谢三郎吧…… 为啥? 甚至在某个瞬间,李老三都想明白了,怪不得张九龄也不喊也不嚷,就这么一路从金銮追到这里,追得他满头大汗、如此狼狈,他就是诚心的,就是要让自己的“风度翩然”,在今天,在李老三面前然无存! 这也就是张九龄提到了李老三的先祖太宗皇帝李世民,才让他沉浸在对先祖的追忆之中,一时不慎,别张九龄灌输了“放过谢三郎”的暗示,等到他真正的清醒过来,立马听出来大唐首相在为谢三郎求。 张九龄这话里话外,明面上的,隐晦着的,反正都是为了谢三郎求。 正所谓,说话说理儿,听话听音儿。 你不是要全面向太宗皇帝李世民学习吗?看看人家怎么做的,不但没有处置魏征,反而说了“以人为镜”为魏征扬名,这个你得学学吧?也不用你为谢直扬名了,反正你就别处置他就行了…… 既然你对安禄山都谈不到喜欢不喜欢,何必为了这只从幽州飞过来的“鸟”,而处置谢直? 安禄山你见都没见过一回,就从另外一名幽州偏将史思明的嘴里听说了他的事迹,你就能喜欢?那不是无稽之谈嘛! 张九龄明确说了,人家太宗皇帝还喜欢那只“鸟”呢,你呢? 尤其是哪只“鸟”,这是重点。 完了还怕李老三生气之余一意孤行,还特意把李世民和魏征这对君臣拎出来说了一番。 这是先给谢三郎明确了一个“诤臣”的名头,然后用这句话给李老三打预防针呢,就差指着鼻子告诉李老三,你要是处置谢直,你就不是明君,你要是不处置他,你就是明君!而且这事儿不光是我知道,全洛阳甚至全天下的老百姓,都这么想。 一念至此,开元天子甩出来这么一句话。 “死罪饶过,活罪不免! 着汜水谢三郎,戴罪立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