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一十章 鱼场 (第2/2页)
一听要下雪,立即兴奋的说道:“终于要下雪了吗?那真是太好了。” 前几天变过一次天,但只下了点雪籽就停了,没下真正的雪。 她可算是盼到下雪天了,反应如同一个真正的没见过雪的南方人一样。 周恒坐在船头开船,离水很近,然后就看到,船边开始阵阵冒泡。借着船灯的光看一看,水里有鱼在跟着他。 哈哈哈,也是没谁了,这些鱼也真好玩。 鱼场的经验值比较难挣,他每天登录之后,也就是扫描一下,或者给湖面做一些清洁,把一些落在水面的枯叶给清理掉而已。 这半年以来,他基本上就没怎么停止过干这些,经验值都是个的挣着,期间才兑换了一次营养液倒在了湖里,滋养一下这些鱼。 现在,它们的长势只略比正常稍快一点点而已,到现在目测才一斤来重,也算成熟了,可以弄来吃吃,但可以长到两斤多。 周恒把船停了,指着鱼让大伙们看看:“来,看到没有?这几条鱼。” 他这一出声,几个人都挤了过去,想看看是不是有鱼——要是能蹭着吃上一条,那就再好不过了。 结果人一多,船立即向一边歪去,周恒又补上一句:“这边也有,别都挤到一边去啊。” 总算船平衡了一些。 孙计安看到了几条肥鱼,实在是眼馋,笑道:“周恒,你这鱼场开年就可以开起来了吧?” 这鱼虽然不大,但肥是很肥,看着就滋味好,不像是市场常见的那些。 周恒笑道:“我这船上就可以直接做饭的,到时候钓了鱼上来,顺手就直接做成汤,你想想,那有多鲜吧。” 如果不是因为刚刚才放碗,现在还撑得慌,他八成会想现在就捞一条上来试试。 当时特意这么订制的木船,就是想着这样用的。 就连王睿那家伙都很懂享受,撺掇着王思齐要吃鱼。那时候还是鱼苗,小家伙就要来呢呢。 说起来,他俩都放了寒假,前几天还过来玩了的,只可惜周恒在羊场,没见到他们。 过两天去省台录节目,会叫上他们一起,演现场嘉宾,这船上的人都可以去。 陶慧明却说道:“开年我不建议开渔场,上半年有不少鱼都要繁殖了,再推迟一些为好。” 她对这湖里的鱼,不比周恒了解得少。 周恒是经常查他的养殖APP,登录做任务之类的,也学习一些养殖技能知识,所以了解,但陶慧明的了解,却是日复一日观测得来的数据。 她虽然只被安排了一种未知鱼的观测研究,但其余这几样,也顺手捞来观测了一下。 一般来说,养殖和育种是不同的概念,比如养鱼行业,就有专门负责育种的,优质的种鱼,一对能卖几千往上。 虽然是鱼就能产籽,但普通养殖的水产类,经过各种基因改良,已经不适合用来繁殖下一代鱼苗了——会存在各种缺陷,比如不丰产、长不大、长得慢、存活率低等等。 就如同现在种植业一样,蔬菜、豆类、谷物等等,基本上都要每年重新买种籽,而不再是自家留种。 而陶慧明却对周恒说,建议他自家的鱼繁殖,这也是经过多项数字测验结果而得来的。 这些鱼达到了种鱼的质量,由它们自己繁殖下一代即可,省去了下一批鱼苗的钱不说,这样养殖的鱼也会非常的健康。 这些周恒心知肚明,不过也很高兴的说道:“嗯,那就听你的,春季产籽,到夏季再开始发展钓鱼捕捞,不急在一时。” 湖鱼毫无疑问是走高价精品路线,不会大量的一车一车的往外拉,最多只能小型捕捞一下。 而自家繁殖渔场,那整个湖区就会形成一个生态链,虽然一条鱼一次产籽几千粒,但也不可能只只都能存活长大。 这就靠它们的生存天性而去发展了。 湖鱼要到明年夏季才开始营收,这是他早就有心理准备的,现在也不会失落。 就是看到鱼的长势还行,现在心头高兴。 前期栽树,后期乘凉。 游玩了一番,在湖面吹了一阵冷风,周恒再把他们送回岸边。把陶慧明送到她的小屋边,其余人各回各家。 周恒牵着江晓萱的手,慢慢踱着步子回家,两个人都很高兴。 刚走到院门口,就听到里面的说话声,还挺热闹的。 走进去一看,是老刘和他的儿子来家里串门,周恒父母在和他们聊着天。而二叔小叔都已经回家了。 见到周恒他们回来,老刘很乐呵的,笑着跟他打招呼:“小恒回来了?” 他的儿子刘文林也笑着站了起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