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五十一章 竞争 (第1/1页)
虽然一天只能存取九十九两,但是大钱庄们还是准备继续在邓镶的钱庄存取。 不仅如此,大钱庄们又想到了一个对付方法邓镶钱庄的方法。 那就是在邓镶钱庄旁开一家钱庄,规矩和邓镶的钱庄基本一样。 不同的是,利息低了一点点,别人存在他们钱庄的钱,他们立马把钱存到邓镶的钱庄去。 如此一来,他们等于拿着邓镶的利息付给自己的储户,还赚那么一点点。 虽然大钱庄们的利息比邓镶的钱庄低了一点点,但大钱庄名气大。 比起邓镶这个突然冒出来的钱庄,更让人信任,所以大钱庄也抢走了一些储户。 百姓多数还是在邓镶的钱庄存钱,但大钱庄已经不怕消耗了,迟早会把邓镶拖垮。 邓镶只能把利息下调到和大钱庄一样,也把钱存到大钱庄里赚利息。 大钱庄当然不怕,他们再下调利息就是了。于是两边你下调,我下调,斗的不亦乐乎。 储户们也知道这些钱庄的竞争,心里不知道把大钱庄骂了多少遍,因为大钱庄让他们利息越来越少。 不过储户们还是有应对方法的,就是存定期。 定几个月或一两年再取,毕竟存的时候,利息已定好,拿到存单,即使下调利息也不会影响到定期的利息。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存定期,但大部分人小心谨慎,只存一个月的定期。 邓镶钱庄的利息只是下调到和大钱庄一样,大钱庄却是会下调到比邓镶的钱庄低,所以说,还是邓镶钱庄利息高。 但毕竟没有像一开始那样亏损那么多,以长久的目光来看,这对邓镶来说属于良性竞争。 日积月累下去,以当初那利息,越后面要付的利息越多,现在是越来越少。 几个月过去了,最终结果是,邓镶的钱庄不付利息,也不收利息。只有存定期还是有一些利息。 到了这个时候,大钱庄们也没有办法。再去邓镶那存钱,也没有利息可以拿,达不到拖垮邓镶的目的。 现在大钱庄只有三个选择。 第一个选择,使用其他手段,下黑手,抢劫邓镶钱庄,闹事等等。 但开了这个头,就没那么好收场了,除非一方灭亡。 这代价太大,毕竟目前看来,邓镶的钱庄不缺钱,不缺人,手段狠辣。 即使大钱庄们赢了,也是损失惨重,所以他们不想用这个办法。 第二个选择,不再开钱庄,让邓镶的钱庄一家独大。 可大钱庄们不甘心,于是只有选择第三种办法了。 那就是和邓镶钱庄的规矩一样,不收取储户任何费用。但这要怎么赚钱,白帮忙人保管? 这就要靠那些存定期的储户,拿着他们的钱去做生意,钱生钱。和邓镶的钱庄比比,谁钱生钱的本事更胜一筹了。 为了让人们存定期,这定期的利益要高,才有吸引力啊! 于是,大钱庄和邓镶的钱庄,又开启了一轮竞争。 大钱庄一文钱利息,邓镶的钱庄就两文钱,你追我赶。 毕竟邓镶的钱庄没有大钱庄的名气大,只能用更高的利息吸引储户。 当然,这利息是不可能无限提高的,不然赚的钱都不够利息。 那些大钱庄估算了一下用钱生钱的利润,与其中风险,定了个价便不再提高。 邓镶给的利息,比大钱庄给的高一些。而且为了更加吸引人了存钱,邓镶的钱庄即使存定期,也可以取出来。 只是提前取出来,不仅拿不到利息,还要交一些费用。而且,邓镶的钱庄,多了个抵押贷款服务。 用房契,地契,或者值钱的东西抵押贷款。 这不就是当铺吗?大钱庄知道后,又惊又喜。 惊的是,这钱生钱钱庄的幕后之人,如此有商业天赋。喜的是,他们也可以这么干,这没收费的钱庄,多了一个收入来源。 因为这个世界生活环境的问题,邓镶可不敢n,或者nn之类的。 这个时代寿命低,随时可能发生意外,人逃跑了也很难找到,没有抵押等于送钱。 钱庄的事,就暂时这么告一段落了。接下来,邓镶又弄出了报纸。 经过一年,造香纸的造纸坊越来越多,而且有些造纸坊更进一步的,研究出更好的香纸。 邓镶的香纸销量大不如前,邓镶只让一间造纸坊继续造香纸,其他造纸坊弄报纸。 为了让百姓也能消费的起报纸,报纸卖的价格很低。那报纸怎么赚钱?当然是广告啦! 为店铺商人打广告,还能为文人墨客打名气。 店铺商人的广告就不说了,文人墨客有几个不想出名?上报纸就可以出名。 只要给钱,写个几首诗,或者文章,登报纸让天下所有人知道你的才华。 邓镶的报纸分四个部分,奇闻趣事,故事,诗词歌赋,商业广告。 以邓镶遍布全国的产业和手下,搜集各地的消息非常简单。经过删选,挑出一些写在报纸上,成为奇闻趣事。 故事则是两部分,一部分是连载邓镶前世记得的,和这时代小人物励志的传奇故事。也就是某某某,做了什么一夜暴富等等。 前面这两个报纸版块,是人们最喜欢看的,后面两个,就诗词歌赋这一块让文人墨客流连忘返,广告那一块,人们基本忽视。 经过运作炒作,再有各种托的帮衬,报纸这新奇物,立马火遍全国。 尤其是,让人念念不忘,想继续看下去,不得不买报纸看。 一开始自然是没有人找邓镶打广告的,邓镶打的都是自家生意的广告。 那些大钱庄的老板,看见报纸上有钱生钱钱庄的广告后,第一时间就找到了“报社”要发广告。 比起商人,文人墨客才是疯狂,一大堆文人墨客要在报纸上登自己的作品。 因为邓镶从记忆中抄袭了一些诗词歌赋,写了王诩的名字,发表了出去。 为此,天下所有文人墨客震惊了,王诩出名了,所有文人墨客无不谈论王诩的诗词歌赋。 大部分文人墨客是自傲的,认为自己的文采不输王诩,也想登报出名。 其实大多文人写的一塌糊涂,狗屁不通,但给钱也登报。 其他文人看了,更加气不过,王诩的诗词歌赋确实不错,可这些是什么玩意,也能登报? 不行,我不能让这样的人上报,为了不然大家被这狗屎一般的诗词歌赋玷污眼睛,我只能暴露我的文采了! 于是更多的文人墨客前来交钱登报,其中也有不少文人墨客成名。 文人墨客们现在最想的不是科举考中,而是登报,一举成名,名满天下。 最大的赢家还是邓镶,银子大把大把的赚。1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