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12、初融入抚州 (第2/2页)
到想抬价或是什么,就把首饰往离秋大师头上引。 什么离秋大师生前所制的最后一件首饰,什么离秋大师一生的精品。 仔细想想,刚刚苏曼卿所说的,还真与以往那些商贩没什么不同。 被众人盯着,苏曼卿还算淡然,小脸上依旧保持着浅浅笑意,人畜无害,像是不知道别人在针对她似的。 “这位小姐懂的真多,你说的没错,离秋大师生前,的确大多都是玉饰、金饰品,木制品极为罕见。” “不过,也还是有的。” “有也不可能出现在你这。” 那小姑娘还是不太相信,粉唇一撅,“除非,你能拿出证据来。” 她这话一出,她身后的那些同龄小姑娘们也附和道。 “就是啊,你拿出证据来。” “没证据我们才不信呢。” “闹什么!有没有证据还轮得到你们问?” 花双双柳眉一竖,双手叉腰,不乐意了。 “你们又不买,人家有义务解释给你们听?” 虽然对苏曼卿有些成见,可来之前哥哥就交代了,要照看一下苏家的人。 这会这几个小姑娘跑来故意闹事,明摆着就是来拆台的,她虽然有些骄纵,却也看不惯这种行为。 花双双的身份比她们高,又是花家得宠的孙辈,几个小姑娘平日就不敢跟她对着干,这会一被凶,更是跟霜打的茄子似的,怏怏的没了精神。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不知怎么办好了。 正当花双双镇住了这一群这小姑娘之时,苏曼卿突然扯了扯她的衣袖,“花jiejie。” “怎么?” 小姑娘杏眸弯弯,“我有证据的。” 她像是一点也没察觉到对面几人的恶意似的,将桃花簪的簪身露了出来,指给对面几人看。 “我爹爹也说,离秋大师几乎没有木制饰品,所以当初刚看到这桃花木簪之时,也是抱着怀疑的态度。 不过,这木簪上有离秋大师的刻字,应该是没错的。” 她白皙小巧的手指,指的那处,正好有一个小小的刻文。 行草的秋字,四周是方方正正的花纹,这正是离秋大师本人的刻字,因为,所有出自他之手的饰品,都是有这个刻字的。 几人没了反驳的话语,看着那朴素的桃花簪,一时无言。 苏曼卿收回了桃花簪,转手就递给了花双双。 “花jiejie,看你对这支木簪十分喜欢,便送与你当个见面礼吧。” “啊……” 花双双愣住了,“送我?” “对啊。” 苏曼卿眉眼弯弯,初见花双双时,她眼中的敌意她自然不会看错,不过这位小jiejie是个好人,她喜欢。 蹭的一下,花双双脸红了。 “我……离秋大师所制的饰品,都很贵的。” 这么贵的东西,这个小丫头说送就送,她都不好意思收了。 苏曼卿却不在意,“不贵啊,也就几万两银子而已,送你你就收着吧。” 直接塞了过去,她依旧笑眯眯的,招呼着两人往前走。 “走啊,叶小姐,花jiejie,我们继续看。” 称呼变了。 从头到尾不曾说过话的叶笒心,忽然察觉到了这一点。 最开始的时候,苏家这个小丫头称呼她为叶小姐,花双双为花小姐,现在花双双成了花jiejie,她还是叶小姐。 叶笒心眸光未动,注视着握着桃花簪还在愣神的花双双,神色莫名。 看来,她倒是小瞧了这个苏家的小丫头。 本以为小地方来的,再加上这个年纪,应该是单纯不谙世事的才对,呵,什么不谙世事。 这聪明,可不像是什么都不懂的样子。 收敛好情绪,叶笒心笑意不变,提步跟了上去。 两人都走了,花双双也回过神来,将桃花簪往袖中一塞,也追了上去。 原地那些来找麻烦的小姑娘,见着这一幕,也知道她们这一行是白来了,一个个垂头丧气离去。 “苏meimei,你知道的真多。” 三人同行,时不时走走停停看看,叶笒心摸了摸架子上的玉簪,夸赞道。 “叶小姐说的是刚刚离秋大师的事么?” 苏曼卿笑的腼腆,“不是我知道的多,而是我爹爹知道的多,他告诉我的。” “哦?那令尊可真是博学。” 她还以为,小地方的人,就算知道离秋大师,也不会知道的太清楚,没想到连离秋大师的刻字都知道的这么清楚。 爹爹说的果然没错,这个苏家不简单。 “算是吧,我爹爹也就是对首饰之类的博学而已。” “你爹爹对首饰很有研究?” 许是那支桃花簪的缘故,花双双对苏曼卿的敌意少了不少,听见她说这话,忍不住好奇问了句。 “嗯,我家以前一直都是开首饰铺子的,爹爹也经常跑商,去过的地方很多。” 苏曼卿有问必答,她并不觉得商人的地位就低贱,也不在意花双双和叶笒心怎么想,自然不会瞒着掖着。 “这样啊。” 花双双若有所思。 叶笒心却突然问了句,“苏meimei,那你跟凤少爷怎么认识的啊?也是你爹爹跑商的时候认识的么?” 苏曼卿脚步一顿,抬眸看她,笑意一如既往。 “不是啊,我跟小哥哥很小就认识了。” “咦,是么?” 叶笒心微微拧眉,像是在思考什么。 花双双的好奇心也起来了。 “你们认识的那么早啊?凤哥哥很少搭理人的,难怪对你那么好。” 苏曼卿偷笑,“小哥哥不是不搭理人,他就是……嗯……我爹爹说,小哥哥那叫早熟。” “怎么说呢,就是他觉得,你们都是小孩子,跟他不是一个级别的,所以才不搭理你,嘻嘻……” 这个解释,苏曼卿自己都笑了。 苏志远是说过这句话,在江城的时候,凤珩在一起交流的人,就是苏江庭、曾铭这些人。 那个时候,凤珩才九岁,苏江庭等人却十三了。 可不就是凤珩早熟么? 后来凤珩的行事,也证明他的确早熟,苏志远才有这么一说。 就连苏曼卿也觉得,自家爹爹这个说法很正确。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