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九章 现成的小辫子 (第1/1页)
青安看着村长跟征粮队的人都围在姚盼盼家门前,担心三个孩子顶不住压力开了门,忙走过去,抱怨道:“村长,你们还查不查了,再不查我就回地里了!” “查、你急什么,肯定是要查的!小队长,你看,要不咱们先查她家的,她家也在村口,不远。” 小队长有些不悦,说道:“这家里一定有人,刚才我的人从后园子看见人影了,他家不开门就是有问题!” 青安接话道:“能有什么问题,这家就三个不到十岁的孩子住,你们看见的人影肯定是家里两个大孩子进山了,嫌最小的孩子走不动山路,留下看家呗!家里就一个小孩子在,哪敢给外人开门?你们也别瞎耽搁功夫了,要不,赶紧先查我家的,这地里刨出来的红薯都还没收呢,要是下雨了,这一年的收成还要不要了?” 一个楞小子站出来,大声训斥道:“你可别吓唬我们,这么长时间都没下雨了,就这么一会儿就能下雨了?” 青安冷笑一声,质问道:“你说不下雨就不下雨了?你是老天爷啊?” 楞小子还要分说,青安可没等他开口,道:“就算是不下雨,这地里人都回来了配合你们征粮队的工作了,红薯就这么晾在外面,丢了算谁的?” “丢了,你是说,有人会偷红薯?”一个小子阴沉沉的说。 青安一听这小子不怀好意,跳脚大声指责道:“你什么意思,竟敢诬陷我们村有人偷红薯?” 那小子慌了,忙说:“我没诬陷你们,是你说的,红薯要是丢了” “呸呸呸呸,我是说红薯会丢,可没说是村里人偷的。我们村子靠近大山,年年山上的野兽下来偷吃红薯,我们是防着野兽偷吃呢,你咋说是我们村里人偷的?” 村长听了青安的话眼睛一亮,忙附和的点了点头。他想着今年村里的红薯产量肯定会低得很,但万一要是比临近的几个村子低太多,总的找个理由不是! 村里有那机灵的孩子听出了话音儿,撒腿跑到地里,弄点红薯藏在了山上。反正,是因为村里人都在配合征粮队的工作呢,地里没人看着,红薯才被山上的野兽祸祸了呗。 小队长看着他们队员在这里白耽搁了功夫,怕是村里人家得到了信儿,再把粮食藏起来了,忙拉着村长先去青安家搜查,然后,进村子一家一家的搜查起来了。 村里有几家不正经过日子的,家里藏粮食的坑挖的浅,粮食都被搜走了。姚老憨屋里的洞也浅,里面还有好几斤麦子呢,被收走时,全家都没上前,就姚老娘一个人哭天抢地的嚎哭着,两个儿子儿媳都面无表情的干看着。 两家没想到,开春前,家里两个最小的男娃,姚果生和姚冬生吃不进去树皮,差点没饿死了,谁知,老娘手里竟然还有粮食。 姚老憨抱着脑袋蹲在屋檐下,看着两个儿子和儿媳妇满是嘲讽的脸,心里一酸,这点麦子是老婆子留给他们老两口的救命粮啊,哪能轻易拿出来?儿子要是因为这点事跟他们老两口记仇,那可是丧良心啊。养了他们一场,没跟他们过上好日子,连爹娘的救命粮也惦记着? “别哭了!”姚老憨骂了一声,还哭什么哭,没看儿子儿媳妇脸色都不好,谁也不上前来劝你吗?都是你养出来的好儿子,你还有脸哭! 征粮队把搜查出来的粮食堆在村长家,然后在村长给安排地方住下了,他们明天就要监管村民收地了。 青安得罪了征粮队那个阴森森的小伙子,人家就专门看着她干活,害的青安都不好意思偷懒了,几个孩子来给她送水也不敢背着背篓了。 青安可不能老老实实的收地,之前几天地里的产量都低得很,这征粮队一来,地里的产量就高了,这不明显有猫腻吗,现成的小辫子让人逮呢。 趁着红薯在地头堆成堆的空隙,青安穿着大散边裤子,在红薯堆旁转了转,每次把红薯背到地头时,都转了几次,就这样,一千来斤的红薯就不见了。 本来下工前,红薯称重时,村长还有些战战兢兢的,等称完了一看,跟前几天的产量差不多,村长的腰板马上挺了起来,心里暗叹,都他妈不是省事儿的,在征粮队眼皮底下下还能弄得走红薯? 青安的空间差点被撑爆炸了,从地里出来,被村妇女主任搜过身后,赶紧回家。 到家里,找了两个麻袋装出两麻袋的红薯,等到天黑把麻袋扔进了姚盼盼家的后园子。然后绕道前门,通知他们姐弟赶紧把红薯藏起来。 青安觉得自己就是多事儿,自己的红薯已经够多了,本来把空间腾出来是要等着过两天装苞米用的,现在,又弄来这么多红薯往哪放啊。 只能塞炕洞里了,先放着吧,幸亏还有一天,红薯就收完了。 在知道姚盼盼还有地方藏粮食,青安也就放心了,每天晚上一麻袋的苞米两麻袋的红薯,姐弟三个也不出门,晚上分几次把粮食送到山上的秘密山洞里,白天在家里补觉或是晒菜干。 等最后一批大豆被收到了粮仓里,征粮队又仔细的搜查了一遍村子后,就跟着公社派来的押粮队走了。 “作孽啊!”有老人骂出了声。 “嘘,嘘,莫要瞎说。”有人忙劝阻到。 “姚老五,你还去地里干啥?”一个脑筋转的慢的媳妇站在家门口喊道。 姚老五回头无奈的说:“我去地里抱点豆秧回来,家里烧火用。” 蠢媳妇嘟囔了一句,有这功夫还不如去砍点柴呢,豆秧那玩意儿不好烧。 村里人三三两两的进了地里,把没刨干净的红薯刨了出来,把落在地里的黄豆苞米找了出来,家家都弄了一麻袋的粮食。 秋风渐起,姚家村却没了秋收的欢喜,村里没种小麦,也用不着抢收了,家家户户拿着耙子把田地细细的耙一遍,捡起落在地里的漏网之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