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68章 咸鱼难翻身 (第2/2页)
面是漆黑翘面卷脚大案,是教授讲经传道之处。此外,对设亭置榭、砌阶引廊、引水架桥、绘朱饰墨、培花植草等等也都一一做好部署,并举行了简单而庄重的奠基仪式。 他要求必须保质保量保期--在七月底竣工交付使用,八月上旬,举行祭孔开学典礼。 在工程建设紧锣密鼓进行的同时,陶侃还着手为学宫购置学田。当时学宫尚无铺屋租银收入,只有全靠学田的租税维持开销。他挑来选去,最后看中了城西50亩上等良田。关于选拔教授和推举茂才,陶侃强调德才并重,学有心得,学以致用…… 再难的路都走了过来,为了找两棵银杏树,陶侃足足走了一天一夜,才到了巫水河边。因为河山没有桥,只好挽起裤子,下了河,沿着踏步石,非常小心地渡河。 过河之后,对岸的一个苗民挑着一担白果拦住了陶侃:“这位大爷,要不要买白果呀?” 看着白花花的一片果子,陶侃不由眼前一亮:“这是什么果子?” “大爷,这是我们拦牛酒峒的特产。 白果是银杏树的果实,其具有收敛肺气、补气养心、温肺益气等功效。白果中有多种营养物质,对血管有保护作用,可以降血压、防治心脏病……”苗民回答说。 “哦。”陶侃点点头,随手抓了一颗,放在嘴边咯嘣咬了一口,“我可以尝尝吗?” “大爷,不可以生吃的。”苗民立马阻止了陶侃,“它的食用方法是用水煮制,切记要彻底煮熟,否则可能会出现中毒的现象。” “原来是这样啊。”陶侃让手下拿出一贯五铢钱,放在苗民的货担上。 “大爷,您这是要全部收购我的白果?”苗民大惊。 “对,我们全部都要了。”陶侃笑道。 “不要这么多钱的。”苗民连忙把手。 “老乡,这钱你先拿着。本官……”陶侃一不小心就说漏了嘴。 “你是官府的人?”苗民惊愕不已。 “这是我们武冈新来的县令陶大人。”一个随从小声地说。 “不可能。”苗民摇头。 “为何?”陶侃甚觉奇怪。 于是苗民如实地告诉陶侃,从前的县衙购买白果都是拿走不给铜子的,就当是交赋税了,弄得苗民敢怒不敢言的。 “老乡,你摘这一担白果得多久?”陶侃问道。 “没有算过。差不多要十来天吧。” 一听说要十天的时间,陶侃张大嘴巴,半天才冒出来一句话:“老乡,你可以带我去找银杏树苗吗?” “我不敢……”苗民弱弱地回答。 “有本官在,谁敢阻拦?”陶侃抽出了佩剑。 “大人,您误会了。银杏树苗在深山老林里,这个时候蛇蜂比较多……” “不碍事。” “好吧。” 于是,苗民同意了,带着陶侃往矮岭子的驿道上走去…… 几天之后,武冈学宫那里就有了两棵银杏树。直到1700多年后的今天,这两棵树早已长成了参天大树,依然屹立在那里。 虽然上级吕岳不鸟他,但陶侃还是以国事为重,他勤政民,倡导新的风尚。自己不喜饮酒,更不赌博,提倡节饮而严赌博,鼓励勤奋耕织,劝阻游手好闲。 他常常对人说:“大禹这样的圣人,尚且珍惜每寸光,至于一般人,应当珍惜每分光。怎么能只求逸游沉醉,活着时对社会毫无贡献,死后默默无闻,这是自暴自弃!” 陶侃发现参佐幕僚中有人因醉酒谈笑博戏荒废正务,就命令收缴了他们的酒器和赌具,全部投弃江中,如果是将吏则加以鞭责,说:“樗蒲这种游戏不过是放猪的奴仆们玩的,你们怎么也这样自轻自jiàn)呢?”一时间,武冈县衙出现政治清明、廉洁奉公的新气象。 有一天,陶侃出外巡游,见一个人手里拿着一把还没有成熟的稻穗,就问他:你把这样的稻穗抽出来做什么?” 那人说:“我在路上看见,顺手抽出来玩一玩。” 陶侃大怒,说:“荒唐至极!你既不种田,却偷人家的稻穗玩!”就令人把他抓起来鞭打了一顿。此后,在武冈游手好闲的人少了,勤劳耕作的人风气树立起来了。 陶侃与荆州太守吕岳的关系很紧张,在武冈待了两年以后,感觉前途渺茫,愤然弃官离任。 好官,总是受老百姓戴的。陶侃离任那天,武冈子民从县衙到码头排成两排,献禽献果,哭着相送,一些渔人更是驾舟送了几十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