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芍春_134:金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34:金陵 (第1/1页)

    七月立夏,王芍一行自凤来县启程,经水路行船两日到达金陵东渡。

    郭通带人来接。王云修、王芍、冯氏等人以及各自贴身奴婢先行乘车进城,郭进则留下安排其余奴仆以及随行物品。

    自东渡进城还需半日路程,途经凤凰山时王芍掀开窗子向外望,书上说凤凰山“四顾江山,下窥井邑,古题咏唯谪仙为绝唱”,果然名副其实。王芍虽爱看书,却没有吟诗的能耐,遂回首问春林,“会作诗吗?”

    春林三年前就被父亲送到书院里读书,王芍问这句话时,其实是有些期待的,毕竟满腹经纶的男子很受欢迎。

    王春林百无聊赖,开导似的语调:“姐,咱们商户人家,能读书识字已经足够了,就算我念首诗出来,恐怕除了咱爹也没人听出门道,所以我从来不好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

    他说的大言不惭,一丝儿脸红的意思都没有,王芍嗤他:“作诗是华而不实?照你的说法,世上什么事儿最实在?”

    王春林坐直身子,不知从哪里抹出两颗骰子,蛊惑道:“当然赚钱最实在。”

    王芍笑了。船行两日任谁都觉得疲惫,这会儿让脑子松散些,未尝不是件实在的事儿,这一点,他们姐弟倒是一拍即合。但她丑话说在前头:“你可别输了耍赖。”

    王春林仰头喝茶,拿空出的杯子装骰子,摇起来“叮当”作响,闻言嘿嘿笑了两声:“我不耍赖,不过我手上银子不多,姐你得让着我。”

    “那还有什么意思。”王芍挪过去,在马车暗格里掏出纸和笔,搁在桌上,道:“不过,姐可以借你银子。”

    王春林眨巴眨巴眼睛,目光挪向桌上摊着的纸笔,这难道是让他立借据的?王春林的心口颤颤的晃了两下。

    于是,车厢里摇骰之声不停,期间还夹杂着王芍银铃般的笑声。没过多久,郭通骑马靠近王芍的马车,醇朗的声音传进来:“小姐,石榴园儿到了。”

    石榴园是郭家在金陵的一处温泉庄子,因董氏怀有身孕,冯氏便不好带儿媳妇返京,于是决定暂住在庄子上。一来,山庄清净,有益于孕妇养胎,二来,王芍和郭开山下一步如何做还不明朗,她要时刻做好和王芍“翻脸”的准备,所以也不宜到金陵去与王家人同住。

    石榴园到了,王芍和冯氏、董氏就该在此告别了。

    王芍笑着掀帘,对窗外的郭通说:“瞧这天气怕是要下雨,我就不去庄子上了,前面停下来让我和师娘告个别,左右明后日还要相见的。”

    郭通穿着北字号最普通的管事长袍,系一条菖蒲色绣褐纹腰带,虽是骑马,整个人却儒雅得秀才似的,只是眼梢锋棱圆滑,沉稳和精明兼而有之。

    他见王芍因笑过而隐隐泛红的脸颊时,目光有心回避,又一不小心瞧见了她身后马车内的情形。郭通的额角不受控制的跳了几下,“这……”

    车内,王春林满脸贴条,隐约瞧见字条上有“欠据”“银两”等字样,左边脸颊还用毛笔画着一只憨态可掬的王八,再加上王春林生无可恋的形容……

    郭通抬手抵唇,清咳两声,“那我们在前面停一停,没有外人,隔着马车说两句话即可,耽搁久了怕是要遭雨了。”

    王芍轻快的应“好”,撂下帘子,车厢里传来女子笑骂声:“你服不服……”

    王春林愤愤的说:“我只听说有姐的弟弟白来钱花,到我这儿颠了个,私房银子全孝敬你了。”

    王芍自得:“商户女总要有点实惠的兴趣。”

    郭通坐在马上,嘴唇轻抿,无声的笑了。

    石榴园岔路口和冯氏、董氏告别。冯氏说明天歇一日,后日去橘井园看望澜夫人,并让王芍给她娘带话,说这一趟带来不少金银首饰,让她娘找些品相好的宝石,等她去了好配色镶嵌,这次她连金匠师傅都带来了。

    王芍微笑应“好”,保证原话告知母亲。其他人则慌忙朝路旁张望,果然见到许多路人惊骇一般的朝他们打量。

    郭通忍住才没有去抚额头,板着脸催促:“好了,启程吧。”

    冯氏白了一眼二儿子,朝董氏嘀咕:“装模作样。”

    郭通满心无力,催马到前面张罗去了。

    临近正午时,轮廓巍峨的金陵城便已近在眼前,这是个商贾繁荣、学养深厚,又有着帝王气的城池。

    因是立夏日,刚进城就能闻到空气里漂浮着的“谷粥”味。在南地,立夏日有吃“七家粥”的习俗,务农人家左邻右舍互相赠送豆、米和以黄糖煮成一锅粥,寓意邻里和睦,五谷丰登。

    金陵城东平民者居多,一进城便有人流如织之感,马车的速度也因此慢了下来,伴着商贩此起彼伏的吆喝声,越来越多的食物味道传进鼻端,王芍不得不掀帘寻找程小斧,她很怀疑程小斧会因为贪吃而掉队。

    没想到程小斧安安稳稳的坐于马上,瞧见王芍寻她,了然的朝她一笑:“小姐放心,我胃口挑剔,平常食物已经满足不了我了。”

    王芍想摆出个“我很欣慰”的表情,但是没有成功。

    随着熙攘的人群前行,经过一片空场,王芍就瞧见空场内有人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大箩筐,很多人排队坐到箩筐里。王芍看的好奇,问春林:“那是干什么?”

    王春林因脸上画着王八擦不干净,遂用袖子遮脸凑到窗前,朝jiejie所指的方向看,“哦”了一声说:“是立夏秤,测量体重的。”然后又讲起了此中典故。“相传诸葛亮临终前嘱托孟获,每年到蜀国来看望刘阿斗,嘱托之日正好是立夏,从此之后,每年立夏日孟获都依诺到蜀国拜望。后来晋武帝灭掉蜀国,掳走刘阿斗,孟获尤记诸葛亮所托,每年立夏带兵去洛阳看望阿斗,每次去则都要秤阿斗的重量,以验证阿斗有没有被晋武帝亏待。还扬言如果亏待阿斗,就要起兵反晋。刘阿斗虽然没什么本领,但晋武帝因为立夏秤的原因也不敢亏待他,刘阿斗的日子便过得清净安乐,福寿双全。清净安乐,福寿双全也是百姓的期待,所以每年立夏就有了称立夏秤的习惯。”

    王芍了然,心想,她倒是能在院子里做一个这样的秤,没事儿秤一秤,像程小斧那样好吃懒做的肯定比刚来的时候重了挺多。

    王芍掀着帘子一路走一路看,经过一座石桥后,热闹渐渐退散去,人群的嘈杂声渐行渐远,随之而来的是绿瓦红墙,高台楼阁,以及鳞次栉比的招幌匾牌。

    策马在旁的郭通唤了声“小姐”,然后朝街边一栋飞檐高耸的楼阁指去:“那就是四季春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