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52:看戏 (第1/1页)
不等郭通回话,郭进笑着猜道:“难道韩度压了米价?” 一语中的! 郭通忍不住对大哥做出一副钦佩的表情。郭进朝郭通摆了摆手,“这种事咱们见的也不少了。只是韩度能想到用“罢官籴”的法子平衡米市,难道没有人提醒他,压低米价会造成米商们屯粮、外粜吗?” 想要在灾时确保粮米充足,最正确的办法不是压低米价而是要抬高米价。压低米价的时候,会促使米商大量收购低价米转销外地,从而导致本地粮米外粜。而抬高米价反而会吸引大量米商到本地来卖米。而无论何种商品,都遵从“多贱少贵”的定律。至贱则回升,至贵则回落,等到聚集到本地的商家越来越多时,米价自然会回落至平衡。 这几乎是南地调集米粮通用的方法。韩度这个北方人不知道,难道金陵官府中没有一个人提醒他吗? 王芍拨弄流苏的手顿了顿,好奇的看向郭通:“不会真是我娘做的吧?” 郭通手一歪,茶水斜出了半碗,不偏不倚都洒在了他的袍子上。饶是郭进不爱笑,也被王芍的话以及面前的情形弄的忍俊不禁起来。 立刻有小丫鬟进来帮着郭通整理衣服。郭通百忙之中瞪了王芍一眼,王芍嘴角噙笑,觉得压抑了一天的心情云开雾散了。 半晌,郭通整理好衣服,丫鬟们鱼贯退出去,三个人才又坐下来说话。 王芍亲自给郭通斟了杯茶,笑说:“你看,连我听了这件事都要怀疑母亲。” 郭家两兄弟笑不出来了,沉默半晌,郭进笃定的说:“有人控制了米市,妨碍韩度赈灾,然后祸水东引,制造成是夫人所为。” 王芍用手支着头,眸子里乌碧碧的,恍若一渊深潭:“能让金陵城从上到下的官员都像睁眼瞎一样的视而不见,想必这人不止官位不低,背后的实力也不能小觑。” 郭通微叹,只觉胸间五味陈杂,“夫人原还打算避其锋芒,现在看来不是夫人想避就能避得了的。” 郭进想了想,疑惑道:“韩度的身边难道就没有一个明白人吗?” 这话问到了点子上,王芍唇边衔起一抹清冷的笑意,抬眸道:“若韩度难得糊涂呢?” 屋子里的气氛再次静默了下去。 官场上的一派祥和从来都只存在于表面,既然不止一个人做睁眼的瞎子,又怎么能指望韩度不是又一个睁眼的瞎子呢? 他们只需要一个理所当然的借口,来维持平衡。而很不幸的,还有什么比一个商人“沽名钓誉”的名声更好得以利用的呢? 最初郭进和郭通都没有想到更深的一层,可如今和王芍一起将事情剖析过后,两个人不约而同的后背发凉。 而此时的王芍,宛如一头被激发出斗志的小兽,眸子里熠熠如星子一般,“自己看戏不怕台高,若反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那可就有意思了。” 郭家兄弟忍不住对视。郭通想的是,这件事要不要同澜夫人说一说,郭进则想的是,应该给京都父亲那里去个信,防患于未然。 兄弟俩的担心都有些多余了,王芍随后便指派了任务给二人。第一句话便是:“等会我写封信,师兄派人送到京城给师父。” 随后又道:“母亲那边先漏个口风,实在不行还得父亲去大召寺一趟,请寺里多派些僧人到善堂里主持日常事务,也好稳定人心。” 郭氏兄弟正色领命。王芍又嘱咐郭通:“我听说长宁伯府的佟嬷嬷人还在大召寺,你得提醒母亲,这个时候咱们家任何人不得上山和长宁伯府的人接触,一来容易助长流言,二来失了风骨。” 郭通很是意外,脱口问:“我提醒澜夫人?”意思是,难道不应该你去提醒吗? 王芍听着表情一滞。 她刚才吩咐郭通完全是习惯使然,竟然没有发现自己潜意识里,竟是回避和母亲沟通的。 是对自己没信心?胆怯?……还是本能就在排斥? 王芍有一瞬间的自省,转瞬就想到了个折中的办法,“让我爹去同母亲说吧。”自我宽慰:反正爹在劝说母亲上向来都很有办法,让爹去效率高一些。 郭进和郭通则古怪的看了王芍一眼,两人都发现,王芍好像在刻意回避和澜夫人沟通,她刚回来一天,难道这中间出了什么问题。 郭进则想到了另一件事,“我听说徐知府家的老夫人昨天也住进了大召寺。”言外之意是,你难道不怕这婚事被人搅黄了? 王芍轻浅一笑:“我刚不是说了吗?丢风骨的事儿,咱们不做。” “……” “……” 兄弟二人扶额,你可真敢说。 ※※※ 在大召寺大德殿外终于“偶遇”到了佟嬷嬷的徐老夫人,鼻子隐隐发酸,好不容易才压住了打喷嚏的冲动。脸上还要强撑着无碍,和佟嬷嬷寒暄道:“今早儿下人来回,说是瞧见大长公主的亲王车驾了,我还骂他们眼花,没想到在这儿瞧见了您。” 佟mama对徐老夫人来此的目的心知肚明,也不点破,笑着应和:“原来是亲家老夫人,可当不得您抬举,老奴是替大长公主到大召寺供奉佛经的。” 说着就要给徐老夫人见礼,徐老夫人哪敢受她的礼,连忙亲手拖住。笑着将身后的孙女推了出来,“羡芳,这就是你姑母时常和你提起的佟嬷嬷,快来拜见。” 徐老夫人身后,走出一个穿茜红宝瓶纹杭绸褙子的少女。青丝浓密,杏眼桃腮,姿态清雅端方,亭亭玉立。以时下的评判标准来看,徐家这位大姑娘绝对能称得上是“清丽美人”。 可佟嬷嬷先看过了“如莲亦如兰”的王芍,再看徐羡芳时,就觉出了几分平淡。心叹,人果然还是要对比才能分出高下。 佟嬷嬷眼中的兴味一瞬即逝,以徐羡芳的道行自然无从窥探,就是一直紧紧注视佟嬷嬷反应的徐老夫人,也没有觉察出太多的信息。 徐羡芳恭敬的福身行礼,“徐氏羡芳见过佟嬷嬷。”举手投足间尽显婉约与驯良。 殊不知这礼数在佟嬷嬷眼里,更是落了下成。 王芍给佟嬷嬷行的可是半礼。 佟嬷嬷心中索然寡味,表面上还是微笑着点头,夸道:“表小姐出落的越发漂亮了。”客客气气的,听不出一丝儿的亲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